拓宽语文德育视野,让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陈玉玲
[导读] 小学语文课堂能够有效的传播并弘扬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这是因为语文课程拥有着十分强大的文化才承载功能,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十分广泛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我国的优良文化,进而能够不断地深入了解我国文化的魅力和闪光点,使其能够不断地丰富对国家的情感和热情。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去了解语文课程开设的意义和内

陈玉玲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幼儿园  444324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能够有效的传播并弘扬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这是因为语文课程拥有着十分强大的文化才承载功能,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十分广泛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我国的优良文化,进而能够不断地深入了解我国文化的魅力和闪光点,使其能够不断地丰富对国家的情感和热情。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去了解语文课程开设的意义和内涵,使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全面的角度去对语文知识进行不断的分析和理解,进而能够不断地促进其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传统教育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09-01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为荣,感到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传统文化一旦消失,意味着民族精神在逐步丧失。新时代,如何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普照万年,最佳途径当然是对下一代的教育了。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植根传统文化,创新语文教学呢?语文教学需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才能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从有趣的汉字入手,培养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汉字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启蒙,中国的文化发展迅速与汉字的出现密不可分,中国汉字的创造无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助推力,而中国汉字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多种多样的形式,千奇百态的样子,生动形象的将传统文化记录下来,以此世代相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组合,汉字所蕴含的意思以及汉字的样子进行教学,提升学生主动积极猜字,感受汉字所带来的乐趣。
        如,教学识字五个字“一去二三里”一就一横,上课时,我会用粉笔横摆来教会学生认识“一”即是一根横躺的粉笔,那么二呢?自然二就是两根横躺的粉笔,然后将粉笔发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动手组拼汉字三,由此以摆粉笔的形式带领他们学会“一二三”三个最基本汉字,同时通过动手能力加深记忆,接着我将“去”和“里”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可以由几根粉笔组成,并利用粉笔拼凑出来。通过对汉字外表形式的观察结合粉笔动手摆出使得学生们沉醉于有趣汉字游戏同时掌握汉字书写,且渐渐培养学生们对汉字文化的喜爱,培养并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兴趣。
        中华传统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非常丰富多彩,尤其以汉字突出,且汉字是带领学生们走入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我们只需通过简单的文字游戏或者动手组拼汉字或猜汉字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感受汉字的奇特奥妙,在喜愛上汉字的同时逐渐领略、感悟、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二、 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节日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可近年来一些人为了赶时髦,过起了洋节日,传统的节日却忽略了。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对学生说:“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有什么风俗吗?”学生说:“家家户户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狮、吃年糕等,年初一早上人们互相庆贺,大人给小孩压岁钱等。


”我又引导学生说关于春节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了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我又告诉他们,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在上语文课时,我把这些传统的节日穿插进去讲,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所以他们听得兴趣盎然。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 加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传统节日的同时,又穿插相应的古诗词,加强了学生对传统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中华文化传统遗迹与学生的距离拉近
        天安门、颐和园、故宫、圆明园、赵州桥、乐山大佛、兵马俑等等无不是中华历史上优良文化传承的历史遗迹,当走进这些风景名胜中我们即刻便被窒息的美景与雄厚的文化底蕴所渲染,因此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历史文化丰厚的名胜古迹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们通过眼睛的观看与心灵的体会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的美,从而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如,教学《2008,北京》一文时我将提前去往颐和园、故宫、圆明园等蕴藏丰厚历史文化遗迹的地方拍摄照片或者将一些经典的部分做成影集、视频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们,让他们通过多媒体如身临其境一般真实的感受到身边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中华传统优良文化更真切,真实的感受,课文与实际相结合,图文并茂,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即被神秘且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所吸引。
        随着多媒体等电子信息化的应用使信息交流越来越方便,因此我们将多媒体技术与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相结合,将身边的文化以一种活灵活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们,使他们轻而易举便可以与中华传统文化接触,且这种方式也更易于吸引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学习积极性。
        四、设计语文情境剧,让学生在情境剧的熏陶中收到传统文化教育
        要想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教师的授课,并从中获取相关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充分的对课堂学习进行参与。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教材内文章的演绎,而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人物的特点,使其能够充分的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来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灵活、活跃,而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更加自如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羿射九日》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使其能够对这一故事进行演绎,使其能够从多种角度去不断的了解我国的神话传说,并且,教师还需要在神话故事中渗透有关的、当代的文化习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延伸出新的神话故事,使学生能够对课程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进而能够不断的提升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能够有效的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理解。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带领学生们在语文教学中即感悟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如汉字游戏、品味古诗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活灵活现将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于小学生内心深处,让他们在优良的文化历史熏陶自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无论身心或素养都可以很好的得到全面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自觉地去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花。
参考文献:
[1]刘志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9).
[2]张爱红.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20(09)
[3]王淑绵.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