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讨论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段春颖
[导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数学学困生,而帮助这些学困生转变成为数学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对学困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结合情感教育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此外课后还需要做好家访,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逐渐取得学困生转变的成效。

段春颖   肇东市三友小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数学学困生,而帮助这些学困生转变成为数学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对学困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结合情感教育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此外课后还需要做好家访,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逐渐取得学困生转变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26-01

        引言
        在班里虽然学困生人数不多,但是也会影响分教学工作的推进,如果对学困生关注不够,转化不及时也会影响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转化必须要提高重视,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些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给其他教育者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一、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转变,消除学生内心的畏惧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用”的理念。因为数学本身的科学性、抽象性特点,所以各个章节之间的知识点关系也十分密切,如果其中一个知识点掌握不牢或者是缺失会直接影响到后边的学习,而这也是造成学困生学习数学十分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将原本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化,像化学物理一样可以通过实验对概念和性质进行验证。比如学习“百分数”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提前安排好课后作业,让学生统计一下班里同学的人数,思考一下全班60个同学在家利用电脑进行网络访问,有50% 的学生是结合网络信息学习知识,有30% 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资源看动画片,还20% 的学生是利用网络玩游戏,通过这样具体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百分数这一概念,帮助学困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点。
        二、重视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本身比较抽象,因此很多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对于数学学习兴趣较低。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具体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圆”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根绳子,然后课上选择一名学困生到讲台上动手将绳子做成圆,然后利用尺子量出来圆的半径。或者是让学生利用水壶等圆柱形物体测量其半径,同时推测半径和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这样的方式结合学生一些熟悉的物品进行教学,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利用集体力量,带动学困生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组织优秀的学生针对学困生进行帮助,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困生的进步,比如组织“手拉手”活动,形成一种班级凝聚力,让学困生感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进而激发其为集体争荣誉的上进心。”在班里我们组织了“一带一”的帮助活动,让优秀的学生每天提醒一下自己所帮助的学困生需要完成哪些作业,每天早晨到校以后检查学困生是否完成作业。这样不仅可以监督学困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同时还可以避免学困生说忘记作业的借口。对于要背诵的公式和概念,我要求优等生和学困生相互检查,这样可以体现平等互助的原则,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一对一帮助,有利于学困生遇到困难时优等生及时帮助,保持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四、关注学业难度,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对学困生的关注,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教学也是一样。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学习,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才能为其今后的成长和提升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家庭作业的安排要难易结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同时安排作业也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引导学困生独立完成作业。作为教师要针对性的进行作业批改和难题辅导,通过作业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补上所缺失的知识点;对于作业完成好的学困生要进行鼓励,不可急躁冒,给学生生安排过重的作业量,影响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五、激发其学习主动性,降低对他人依赖度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的表现主要是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没有理解,单纯的死记硬背,因此在运用过程中不能灵活变通,遇到无法套公式定义的问题就放过,或者是留着问老师问同学,影响了其思维的深度,同时也导致知识点的不断缺失。因此教师对于学困生提出来的问题不要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应该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针对问题逐步分析、解答,同时教师应该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错误,逐渐降低学生的依赖度。
        六、结束语
        无论是采取那种教学策略,对于学困生我们都应该多花心思,从心开始,细心关注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摘掉有色眼镜,平等对待优等生与学困生。此外,教育者要相信学困生不一定一直是学困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化,进而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秦桂霞.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J].学周刊.2017(29):107.
[2]李春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困生” 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