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心灵深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连小丽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开展,在小学教育中应该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学生的健康可以分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比起外在的身体健康,教师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拥有良好品质习惯的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小学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连小丽   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36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开展,在小学教育中应该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学生的健康可以分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比起外在的身体健康,教师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拥有良好品质习惯的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小学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70-01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一种亦师亦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心灵,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并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还要注重班级氛围的打造,可以经常开展班会,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并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才可以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要求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德育教育这一板块。教师普遍更加重视学科学习,归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基础,是小学生成长的第一步,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小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小学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素质教育日益重要的今天,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发展个性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之路。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整个人就是一张白纸。这个时期班主任的领导是十分重要的,稍有偏差都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发展方向。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精神文明的内在体现,它对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1.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德育教育开展前,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针对“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的问题展开讨论。班级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然而维护社会秩序就像是管理班级一样,而班级的管理需要大家一起来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并且共同遵守。随着时间的积淀,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继而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体现出班级文化特色出来。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为学生总结制定出人性化的班级规则,让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定的约束力,然后再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提升自己,遵守班级规则,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2.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模仿”,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用传统的道德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为人师表以德为首,将道德教育作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方向,再通过适当的引导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从提升学生自制力这部分开始,同时还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教育态度,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增强情感的交流沟通。在日常班级管理时,尊重学生的权力和发展个性,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便于更好地面对以后的生活。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注重学生情绪压力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上问题。与此同时,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然后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自己调整心态,克服不好的情绪。
        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数学时,数学知识对于年纪较小的幼儿来说,较为晦涩难懂。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本意是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培养融为一体。要注意以情动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寓理于情、情理结合,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重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从而为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3.与学生做好朋友
        班主任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不仅仅要做好一名教师,还要做学生的好朋友。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形成完整的认知能力。对于生活正处于朦胧的状态,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的领路人,应该要注重教育的方法策略。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然后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来实现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习惯,再加以适当地鼓励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个青春懵懂的年纪,学生心理方面的疏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及时的开解学生心中的苦闷,排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才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拥有健全的人格。教师在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时,还应该要注重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让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指导家长掌握和孩子交流的正确方法,避免青春期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难的问题。基于以上观点,教师不但是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纽带,也是两者之间的情感联络员,良好的交流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前提,可以使儿童的心灵得到保护,以此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德观念的理解逐渐增强,社会也更加需要全面型的人才,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小学班主任应该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地开展,以学生的发展特征为基础,找到行之有效的开展策略,使德育工作得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璐璐.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A].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2.
[2]张瑜.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A].2020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