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研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1期   作者:李国霞
[导读] 打造高效的课堂需要高效的教学方法来保障,高效的教学方法一定是符合学生性格特征和年龄规律的教学方法。趣味性教学方法就是针对初中生性格特点而产生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让学生全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本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趣味性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李国霞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第一中学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36
【摘要】打造高效的课堂需要高效的教学方法来保障,高效的教学方法一定是符合学生性格特征和年龄规律的教学方法。趣味性教学方法就是针对初中生性格特点而产生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让学生全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本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趣味性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25-01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点深奥,主要原因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综合性的特点所致,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深奥而感到学习有些困难,进而没了学习的兴趣。趣味性教学方式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能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一、趣味性教学法的内涵分析
        趣味性教学法不是指的某一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等采取趣味性特点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变得十分生动和有趣,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激发,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大幅提高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寻找趣味性教学的内涵,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特征相融合,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二、趣味性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基于案例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
        在道德与法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好像讲大道理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有充分的掌握与理解,还会让他们滋生抵触情绪。在趣味性教学的环境下,老师能用案例的教学方法替代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真实的案例对相关的道德进行阐述,不但让学生对道德与法制内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还能增加教学的信服和趣味性,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安全记心上” 教学时,老师可以把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讲给学生,如新闻报道里学生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去野外游泳发生溺水、某个初中生放学的路上遇到骗子等实例。老师运用这些实例告知学生当危险来临要如何应对才会转危为安,如何避免威胁自己生命的事情的发生等等。这些真实的实例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提高了课程内容的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
        从初中生的角度讲,动态化视频以及五彩缤纷的图片总是比枯燥的文本有趣的多,也生动的多。因此,为使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老师要多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讲解。多媒体是融声、色、光等多种文本格式与一体,让枯燥的文本文字转化为充满趣味性的视频、声音、图片等形式再展示出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进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充分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各种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如娱乐场所、动物园、体育场、购物商场等,让学生体验到公共生活的多样性和绚丽多彩,同时要遵守正常的秩序和社会公德,让他们对视频内容进行消化、理解和吸收。这样充满趣味的教学让学生得到非常愉快的体验,也收获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三)基于情景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
        课堂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教学的趣味性得到增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科学、合理地采取情景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会到真正参与的快乐,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学生的得到认知转化成道德行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进行“我参与我奉献”教学时,老师让学生行动起来把班级装扮成一个小型社区,让学生扮演社区劳动者和志愿者,为社区进行工作或劳动,如扮演社区宣传员,宣传新冠病毒防疫知识;让学生担任社区医护人员为人测血压、称体重,还未别人传授健康方面的知识等。另外还可以扮演保安、保洁人员等。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了参与和体验的趣味,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基于合作学习增强教学趣味性
        初中生的特点就是对新事物感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讲他们喜欢有欢快的教学氛围,如果采取合作教学方法恰好能满足他们对欢乐的学习环境的要求,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但创造了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培养他们团队学习的合作意识。例如,进行“买东西学问”教学时,老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如买东西的时候我们要关注那些方面?为什么有的商品同质而不同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识别优劣品,才能买到质量好的商品等等,然后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当作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在分组交流和讨论中各抒己见, 相互交流购物经验。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习了购物相关的知识,对生活中的购物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并且分组讨论也让他们收获的快乐、舒适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案例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基于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基于情景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通过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获得全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探 [J].科教导刊 - 电子版(下旬),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