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诲人不倦——论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马菜花
[导读] 有教无类是从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来讲,它要求教师面对所有学生,不能从主观上对任何一个学生排斥甚至拒绝教育,而应该尽教师最大的努力去开展教育。诲人不倦是从育人的精神和态度上来说的,它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细微的,耐心的,再三的教育,应力所能及地让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在集体教育中得到提高及转化。学困生主要是指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求知欲低下,自我管理能力欠缺且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需要教师、家长和小伙

马菜花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明新小学  广东  梅州  514300
【摘要】有教无类是从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来讲,它要求教师面对所有学生,不能从主观上对任何一个学生排斥甚至拒绝教育,而应该尽教师最大的努力去开展教育。诲人不倦是从育人的精神和态度上来说的,它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细微的,耐心的,再三的教育,应力所能及地让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在集体教育中得到提高及转化。学困生主要是指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求知欲低下,自我管理能力欠缺且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需要教师、家长和小伙伴的帮助与引导。语文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字词句段篇章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积累和运用,所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本着“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引导,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学困生转化;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13-01

        由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理念,性格习惯以及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区别,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兴趣低下,作业敷衍了事,考试成绩不理想等情况,成为了班级中为数不多的学困生。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提升,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转化学困生
        生字、词语、句子、语法以及标点符号等都是语言学习活动的基础知识,很多学困生就是因为基本的生字和词语掌握比较欠缺,以致于出现了错字连篇,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问题,影响到了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困生迎面赶上的重要途径就是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引导,从而有效转化后进生。
        例如我们班的王同学,他的思维非常活跃,课堂上经常是语出惊人,偶尔也会积极回答问题。但是王同学的基础知识非常差劲,他不仅书写非常潦草,且会经常性地出现错别字,或者是笔画不对,或者是混淆形近字,或者是直接给出空白答卷等。为此,我就跟他约定好,我每天都会提问他生字,刚刚学习课文时我会让他认读生字,学习过课文后我会让他听写生字。我还设计了一些识字学习方面的游戏活动,让王同学参与到识字游戏中。类似的,还有词语和句子的学习与运用等,我也会定时抽查。每当王同学获得一定进步后,我就会在班级范围内对其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号召其他学生向其学习。


                                                                                                                                                                           
        通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王同学的字词基础终于有了明显提升。他看到我时的神态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原先的害羞,不自然,不高兴,转变为神采奕奕,这说明他已经体验到了坚持努力与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并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转化学困生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有效的阅读活动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本语言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获得思想方面的启迪和情感方面的熏陶,所以阅读习惯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学困生并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他们的阅读就是敷衍了事。鉴于阅读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教师也可以从阅读入手来转化学困生。
        阅读活动中,学生需要理解基本字词的含义,需要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在整篇文本内容中的作用,需要深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有效的阅读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然而阅读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地阅读语言,感悟语言,需要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就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制定适合他们的阅读计划,比如每天阅读两页课外书,并将阅读过程拍成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督促。然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阅读感悟,交流阅读方法技巧等,从而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阅读活动中形成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转化学困生
        写作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重中之重,且写作也是一种综合型的学习活动。很多学困生都会出现“语句不通,错字连篇,内容空洞,用词不当”的问题,甚至有学困生的写作就是东拼西凑,词不达意,毫无逻辑和主题可言。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困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帮助学困生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素养。
        我们班的李同学,作文一塌糊涂,我引导他从仿写语句开始,让他感知语言结构和语法特点,做到基本的语句通顺。尤其是课文中的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我都会鼓励他展开模仿。当李同学掌握语法结构,能够做到基本的语句通顺后,我又鼓励他仿写段落,并要求他每周至少写一篇周记,让他观察生活,通过阅读积累语言词汇等。写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时间内不会看到明显效果。写作练习中,李同学也有想要放弃的时候,也有偷懒的时候,我就鼓励他不要灰心,坚持才会有希望,并指出他写作中的进步。经过多次教育引导,经过长时间的写作练习,李同学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耐心、爱心与信心,要让学生更多地感悟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切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强.关于小学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的思考[J].智力,2021(05):59-60.
[2]杨平海.“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切实转化“学困生”——小学“学困生”成因及预防、转化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0(05):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