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管理班级的策略 安忠辉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安忠辉
[导读] 小学班主任教育和领导着整个班级,负责实施国家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政策,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上的教育。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小学班主任还要肩负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面对比较稚嫩的学生,小学班主任要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和方法,从而提升效率和效果。基于此,以下对浅谈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管理班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安忠辉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五小学   贵州  遵义  564200
【摘要】小学班主任教育和领导着整个班级,负责实施国家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政策,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上的教育。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小学班主任还要肩负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面对比较稚嫩的学生,小学班主任要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和方法,从而提升效率和效果。基于此,以下对浅谈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管理班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管理班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85-01

        引言
        小学阶段班主任是与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也是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教师。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疏导,协调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制定班级常规,选拔优秀班干部,组织班委会工作,适时地创造与家长沟通的机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家校共育工作。想要更好地完成这些班级工作,班主任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做好统一的班级管理规划,促使学生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
        一、加强建设班级管理制度
        第一,要设置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制度,要结合学校校规以及班级特点,编制出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管理制度,在对管理制度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民主决策,在师生充分讨论下建立制度体系,在学生充分参与的情况下,使其对制度产生较高的认同感,有利于制度指导、约束作用的发挥。而且也利于优秀班级风气的形成;第二,要针对班级当中的一些组织活动建立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班级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课堂活动的一种补充,能够使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除了要对班级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组织以外,还应该做好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从而为相关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二、为小学班主任“减负”,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针对目前小学班主任负担过重的这种情况,建议增加班级职务,分担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量,确保班级管理的高效率和教学课程的高质量。学校方面也可以安排期末的时候学生为班主任不记名打分,并写出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建议和在班级中发现的问题。这种互动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与班主任的相互了解,也可以使班主任了解到孩子眼中的自己,和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遗漏的一些问题。有利于班主任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优化班级管理方法和制度,使班级更加优秀。


例如,某一小学班主任兼任数学科目教师,学校方面发现这位班主任带领的班级有一些散漫,数学成绩整体也位于中下层水平,于是学校方面就另外聘请一位数学科目教师来进行专门授课,这样就使得这位小学班主任有了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在下一次的测评当中,学校发现这位班主任带领的班级有了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整体的数学成绩也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经过研究决定,该学校还添加了期末考试后学生对班主任进行打分和评价的环节。施行几个学期后学校方面发现了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亲密,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也有了很明显的提升,一些班级内普遍存在而又很难改善的问题有了明显好转。
        三、多元化建设相关评价标准
        第一,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具体是将原有的班主任评价,转变成学生自评、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班委评价以及学生互评的方式,以此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在每学期将要结束时,对本人学习和生活中的代表性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如最满意的一次试卷或作业,最骄傲的奖品等,每学期整理一次,建立学生档案,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成长过程进行记录、反思,并由班主任引导学生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第二,提高评价指标的全面性。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奖项,奖项应该覆盖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对评价结构进行改变,除了终结性评价以外,还要关注过程评价,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动态性,以此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尊重热爱学生,提升自身素养,为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班主任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让学生在班级中有归属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给予学生充分的重视,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相反,如果学生感受到的是不在意甚至是厌恶,那么班级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可怕的存在。因此,班主任良好的素质是有效管理班级工作的前提。首先,班主任要尊重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不要漠视甚至直接不问缘由地指责谩骂,处理问题时要问清缘由,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无论学生家境如何,学习成绩如何,班主任都要就事论事,一视同仁,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更加信服,更加认同班主任对自己的管理。其次,班主任要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以身示范。
        结束语
        小学班主任对班级加强精细化管理,能够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这对于相关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对该项工作保持高度重视,要结合实际,对精细化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落实,以此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田衍金.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109-1110.
[2]龚雪.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74-175.
[3]王桂艳.探析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管理策略[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4(01):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