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期   作者:安忠辉
[导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比较复杂,抽象性很强,学习起来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能把这些问题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降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课程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安忠辉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五小学  贵州  遵义  56420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比较复杂,抽象性很强,学习起来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如果不能把这些问题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降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课程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82-01

        引言
        现阶段,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对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效果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目前,中国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生活化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加以改进,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思想观念及工作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工作仍需进一步改进。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及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广泛性的特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学习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用。例如,学习“时、分、秒”本节知识,本节知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钟表有深入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转动关系,能够准确读出时间。具体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以教材为基础,采用常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所以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把钟表拿到课堂之中,为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钟表,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时针、分针以及秒针三者之间的转动关系。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拉近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熟悉程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二、挖掘生活化元素,融入数学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社会发展趋势,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以此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在生活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生活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帮助学生将数字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相比其他科学知识,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对小学阶段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难以快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对数学教学开展进度及质量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以此保证数学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一)》时,可以模拟商场购物情境,并要求学生计算购物花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制定生活化的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解题能力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想要增强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必须要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课后习题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会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学生在做题中也不能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做题的欲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制定生活化的习题,把习题以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提高学生做题的主动性,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重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四、组织生活化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考查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吸收知识时,往往都有思考过程,而这个过程就包含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以及检验。在新课程视域下,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充分感受数学这门课程的意义与内涵。对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多加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身实践,以此促进知识的内化,并让学生的观察、表达等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生活化实践活动,即:发动家长的力量,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孩子统计每个月家庭的支出情况,一个月后查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抑或是开展一周“财务管家”的活动,让孩子试着管理财务支出,做好相应的分配计划,在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新课改的要求。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也能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惧怕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生活化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的同时,也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翠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0(17):66-67.
[2]王东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知识文库,2020(01):255.
[3]庞敏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福建茶叶,2019,41(12):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