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激趣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蒋文君
[导读]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时,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低下,无法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魅力,造成小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不足。所以,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为了积极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小学数学教师便需要在课前三分钟入手,通过趣味性和生动性内容的引入,使得课前三分钟充满吸引力,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新课学习之中,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蒋文君   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蓬莱小学  629300
【摘要】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时,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低下,无法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魅力,造成小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不足。所以,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为了积极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小学数学教师便需要在课前三分钟入手,通过趣味性和生动性内容的引入,使得课前三分钟充满吸引力,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新课学习之中,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34-01

        课前三分钟环节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对于数学新课教学有着基础引导作用,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课前三分钟如何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决定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高低。课前三分钟融入趣味性和生动性内容,能够保证学生快速融入到数学新课学习之中,并且提升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水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良好形成。对于课前三分钟激趣形式,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拓展,以构建多元化的创设途径,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一、适时激趣导入
        在课前三分钟激趣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时刻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在感兴趣的内容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之中。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前三分钟设计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年龄层次,进行多元化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鸽巢原理》这节课内容时,课前,笔者先让四个调皮的男孩出来做抢桌子的游戏,并在教室设了三张凳子,说出游戏规则:四个同学围着凳子转,老师说停,全部要坐在凳子上。老师背向他们,每次停下后,老师没看他们,老师说:肯定有一张桌子上坐着两个人。同学们觉得老师很神,猜得很准,很厉害!这时候,老师就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这节课认真听,也会这么厉害。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问题激趣导入
        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激趣行为,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形式,站在数学问题之上,进行问题的设计与优化,以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并且通过问题拓展与延伸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和主动分析之下,加深对数学知识体系的认知与构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前三分钟激趣过程中,应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实际考察每一个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选择符合学生理解与认知的问题类型,从而优化课前三分钟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拓展学习思维带来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形式,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在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教学时,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乘法计算和其它计算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探索乘法计算中的内在联系、规律性,从而找到乘法计算的正确方法。
        三、直接激趣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激趣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选择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直接导入环节,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课前设计,以此构建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教学目标,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课前优化,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在课前中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帮助小学生理清数学学习的基本思路,使得学生能够课前提前了解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从而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应对新课学习时能够发现的问题,实现小学生思维灵活性发展,彰显课前三分钟激趣作用。
        如:在对“乘法运算规律”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列出与乘法运算律相关的计算题,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具有方法性,才能更好的跟上教师的思维,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情境激趣导入
        情境导入是实现课前三分钟激趣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情境导入的方法,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特点,创设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课前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之中,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从而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况中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激发,从而提升课前三分钟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存在的平行四边形图形,提升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敏感度”,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学习概念性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更具有方法性和规律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有迹可循。
        五、巧设练习,增强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激趣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将课堂练习内容融入到课前三分钟之中,确保学生能够在基础训练之下,快速适应数学教学的节奏。而在课堂练习设计之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将趣味性内容融入到课堂练习内容之中,发挥三分钟的精彩瞬间,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性三分钟训练之下,形成快速记忆,从而产生最大程度的成功效应,为小学生智力开发带来趣味性引导,形成具有高效率的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
        总之,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确保学生数学知识体系得到构建。在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激趣设计中,数学教师应关注激趣的针对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课前学习体验,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1]陈建平. 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趣味——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实践探讨[J]. 新课程导学, 2013(23).
[2]鲍海霞. 让课堂充满趣味的气息——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思考[J]. 小学生旬刊, 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