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1期   作者:白春莲
[导读] 责任担当作为社会参与方面重要内容被列为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社会责任感是责任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道德情感的具体体现,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核心素养理念的应有之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因此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白春莲   保定市徐水区安肃镇西张丰小学
本论文为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
(课题编号:194017)的研究成果。
【摘要】责任担当作为社会参与方面重要内容被列为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社会责任感是责任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道德情感的具体体现,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核心素养理念的应有之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因此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生 社会责任感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3-029-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就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责任担当作为社会参与方面重要内容被列为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社会责任感是责任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道德情感的具体体现,社会责任感教育既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核心素养理念的应有之义。
        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着一利一弊两个基础条件。利,指小学生天性善良、正直、纯洁,犹如一张等待着色的白纸,可塑性强,可以用心绘就精美的画;弊,指当下学生,多是倍受家庭宠爱的独生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是相当突出的,这就给社会责任感教育带来一定阻力,同时,更显教育的必要性! 
        那么,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有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呢?
        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要让学生懂得社会责任感并不那么遥远。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像警察维护社会稳定、医生救死扶伤、战士抗洪救灾保卫祖国那样,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有多大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小学生而言,对自己负责、对身边的人负责、对所做的事负责,就是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种责任。比如:认真完成每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关心同学、孝敬长辈、认真做好值日、为集体争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就是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加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学校要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从学校校舍到操场的布置,从学校的走廊班级的教室,都要精心设计,以生动鲜活的画面和文字向学生宣传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班队课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家长和老师对工作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在各方面尽到自己的职责,给学生做出表率,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二)学会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通过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的强化才能形成他们自身的责任心。首先,家长、朋友、老师应该从各方面给与正确的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有信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该孩子做的事情就应该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班级轮流值日,同时学校还制定相应的家务劳动制度,家长在家适当安排,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过程,还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其次,老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天写日记,不仅可以记住美丽的一天,而且还能养成对真善美的体会。再次,严格要求学生见到老师、长辈、朋友要问好,见到伤害他人的行为要举报,这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价值所在。
        (三)学会移情
        让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移情能力。家长和老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与小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学校让小学生在食堂扮演清洁工,小学生把洒在地上的剩菜剩饭打扫干净,在情境中小学生体会清洁工的辛苦,从而自身反省自己是否应该每次在盛饭或者收拾碗筷时是不是做好了。也可以通过活动体验来让小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相互理解、团结协作才能获得成功。
        在换位思考中教育学生要懂得知恩、感恩、施恩,加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将感恩转化为勤奋学习,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并将个人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学会理解、宽容、关爱他人。
        三、合理利用强化手段
        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应根据不同的强化对象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不同年龄、性别和经历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强化需求和方式。对于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物质奖励来鼓励他们。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进入“好孩子” 阶段,可以通过精神鼓励,口头表扬的方式来鼓励他们责任行为的表现。同时在强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在责任心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小学生在做出责任行为和表现的时候,对于小学生的激励,要建立一个明确、鼓舞人心、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在目标明确具体的情况下,才能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将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并及时加以强化。
        四、建立责任反馈评价机制
        学校建立责任反馈评价机制,对小学生责任行为进行反馈并做评价,不能仅仅把责任教育作为口号,要把责任教育落实到实处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责任教育价值。责任反馈评价机制主要是从责任认知、责任行为、责任情感等方面来进行设置,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家长与学生互评、教师与学生互评等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责任心培养情况,通过反馈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责任教育与实际责任生活中是否相适应,从而不断改进。
        总之,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刻不容缓,只有做好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后继有人,国家的繁荣富强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成尚荣 著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出版
[2]林崇德 主编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3月出版
[3]陈琦 刘儒德 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4]魏海苓 著《责任与担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