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 谢亭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谢亭
[导读]

谢亭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景星镇中心学校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132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6-013-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结构、模式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轻松愉悦的课堂是学生所期待,更是老师所追求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自主充满激情的氛围中,自由讨论、自我发展,张扬个性,主动的学习应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愉悦学生心灵。
        受传统文化影响,“师道尊严”是老师固有的心理,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学生的任务就是服从,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角色的大转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感受师生以平等的身份相处,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语文人文性的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人文互助,彼此的信任、激励都会激发人的兴致,让思维更活跃,使课堂上充满生机,学生也更乐于表达,敢于表达。民主不应是形式上的民主,要充分体现在具体时间中,如:在阅读课文时,老师可说:“大家想听谁的课文朗读展示”或“谁想展示你的朗读”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尊重,我们有权说话了,增强学生敢于表达的自信,师生的互读引领,互相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欲望,心里上真正的把老师当成“大朋友”,“大朋友”、“小朋友”再手拉手。如此美好的教学环境是一种幸福,平等、宽松、愉悦的氛围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真正实施转换,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准确位置,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的相信学生,语文课堂本应是想法“百花齐放”的地方,本应是各角度体验展示的舞台,要让学生“不唯师”,师生平等对话,相互依赖,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好课堂不同层次的任务,注意差异性教学,保护好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存在的价值,有存在感,就会有激情,就会有创新。
        另外教师要引领好学生的合作,由于组内学生的层次不同,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展示的机会,组内必须互相促进,和谐发展,发挥课堂小主人的作用,教师也可鼓励不同小组,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展示方法,以情感朗读法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抓重点段、关键词理解人物的品质,可以小组辩论法展示,对课文理解等等,这样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价值感提升,积极性高涨,轻松愉悦中深化课堂内容。
        三.教师情绪感染,以情促情。



        最近听了一节窦杜梅讲的语文课文视频《我的爸爸叫焦尼》,窦老师用示范朗读烘托情景,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写的情境。窦老师读课文时,言语带情,善于用语速、语调的变化,来展示文章的情节,用浓郁、饱满的情感浸润学生的心田,自己读了一部分之后,让学生接着读,学生顺着老师的情感走下去,也读得非常好,因为已经进入课文的情景,一节课的时间,朗读课文占了14分钟之久,在后面的讲解时,发现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特别好,绝对是老师的情绪感染了学生,带动了学生的情绪。绘声绘色的示范朗读,是一种由声音创造的独特的审美。
        是啊!我们学的每篇课文都蕴含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关联着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感受,师生互动,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体会语言传递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的升华和意境美,学生被带入文中的情绪,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会更加的轻松和愉快,教学效果也会特别地好。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课堂兴趣。
        以前的课堂,学生主要是通过眼睛看和耳朵听来获得各种信息。现在好了,我们可以利用音乐、录像、课间等手段,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事物。恰到好处的使用多媒体,能制造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直接地呈现出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持续的时间更长,思维也更为广阔,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要看时机有效发挥媒体作用,多媒体以最佳的方式呈现,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五.有趣、高超、幽默的教艺,吸引学生注意。
        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文内容是语文课堂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能通过表演,把蓄积的情感抒发出来。把自己当成课文里的角色,比如,在讲解《做什么事最快乐》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兴趣也很高,课堂一下子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不错。
        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他的教学水平。如果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那么他一定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学生对他所授的知识就会很感兴趣,也会容易接受。教师只有勤于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深入地研究教学方法,钻研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才能具有高超的教艺,这样,才能使学生相信你,从而转化成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鼓舞学生。
        有时上课的前一两分钟,由于学生的兴趣、注意力还没有回到课堂上来,如果上课就宣布讲什么内容,翻书到多少页,可能学生还在想着课间玩的事情,精力并没有集中,这样效果是不会好的。如果能根据实际教学及时讲个与文本联系大的故事、典故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习的情绪与老师的情感一致,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语文本学科的特点,研究教学对象的接受程度,还要考虑到教学环境的因素,灵活地采用和选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