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声乐集体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谢昆言
[导读] 声乐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多,集体课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我国高中所推崇的一类教学对策,并且这类教学方式的适用范围较广,其和原本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该类教学模式的优势会比较显著。但是其教学模式在运用阶段会存在着一些弊端性的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整体高中声乐课教学的成效,必须要针对集体课教学时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化的探究,制定出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升该教学模式投注到高中声乐课程当中的教学效果,予以其教

谢昆言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声乐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多,集体课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我国高中所推崇的一类教学对策,并且这类教学方式的适用范围较广,其和原本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该类教学模式的优势会比较显著。但是其教学模式在运用阶段会存在着一些弊端性的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整体高中声乐课教学的成效,必须要针对集体课教学时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化的探究,制定出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升该教学模式投注到高中声乐课程当中的教学效果,予以其教学更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高中声乐;集体课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52-01

        引言:声乐这一学科教学的方式和体制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不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会直接导致其教学活动所开展的侧重点不同。声乐在艺术学科当中占据的地位极高,其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带有一定的教育共性以及个性。想要进一步的提升声乐集体课教学的效率,那么老师就需要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其课程特点为基准,设置更具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对策,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授课的内容,掌握更为丰富的乐理知识,形成良好的乐感。
        1高中声乐集体课教学的问题
        1.1课堂结构形式问题
        在高中声乐课中使用集体课教学法时,学生人数比较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讲解或者进行练习的限制性会比较强。一般情况下,会先让学生集体发声,之后依照顺序逐次演唱,老师对学生的演唱行为进行点评或者纠正,长时期的采取该种教学对策,会让学生感觉到异常的烦闷、枯燥,在上声乐课时就如同要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一般,整体课堂教学氛围毫无生机可言,也不会存在积极自主的学习心态,学习动力不足。
        1.2教学观念目的问题
        一些高中学生会将艺术高考当作其升学的方式,这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不想荒废学业又想考上大学,就只能将艺术当做升学的捷径。一些学生在学习声乐之前,并没有长时期的接触和音乐课长相关的学习,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直到高二才接触这些较为专业的声乐知识,想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为丰富的音乐知识,达到考学的标准,那么就会形成“堰苗助长”的问题,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及训练有效度较差。并且高中在高考升学率方面,老师会注重最终的教学成果,并不会将其重心投入到教学过程方面,会过于急于求成,整体教学的目的性较强。
        2高中声乐集体课教学策略
        2.1面向全体,注重个别
        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差异性会比较大,特别是在音乐旋律或者节奏感方面的感知基础能力不同。


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必须要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体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嗓音特征进行声乐教学。一些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学习声乐知识会觉得自己变得较为专业,和之前的唱歌方式会有所差异,这种心理方面的变化是较为常见的,但是学生在学习知识并不会注重自身生理方面的改变,所以在学习的阶段不会掌握并注重练习的技巧和方式,很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嗓音。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整体声乐教学效果,老师需要分析当前学生的嗓音特征,以其为基准,开展声乐教学活动。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关键的变声期,老师要结合男生女生自身特殊的嗓音特征设置教学活动,要保护好学生的嗓音不受损坏,同时还要实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声乐集体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编制出更适合其发展的教学规划方案,改善并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其次,老师要注重学生个体化的发展,通常学生在高中学习声乐知识后会经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学生的演唱感觉以及状态都会有所不同。学生只有在经历较长时间的声乐练习之后,才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以及演唱技巧。在开展声乐集体课教学活动的阶段,老师需要以学生声音的个性为基准,设定出适宜发声练习方式选,择适合其的教学曲目,正确的运用教学对策,遵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可千篇一律的使用同种方式去训练学生。
        2.2因势利导,基础教学
        在声乐集体课教学时期,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守循序渐进性的原则,因势利导学生,先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逐渐的扩展学生的音域,不能过于追求学生的声乐演唱效果。首先,要科学的分组学生,实行分层次化的教学,高中学生的声乐基础以及对于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会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其音乐素养水平良莠不齐。声乐课不但是一门技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素质培养的主要路径,坚持集体课的教学观念,科学的分组学生,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调节教学的侧重点以及训练方式,逐步的开展声乐练习活动,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稳步化的发展,激励全体同学,让学生的声乐优势更好的展现出来。其次,要多多的鼓励学生理解作品、关注作品,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较为经典演唱家的曲目,学生长时期的处于这种音乐环境下会逐渐的改变自己学习音乐知识的心境,同时老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其去欣赏不同音乐作品的情感。依据情感演唱作品,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深刻的领悟音乐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多去聆听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及时的肯定学生的优势和闪光点,挖掘学生音乐潜能,让其能够较好的把握并学习音乐知识。
        结语: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先天性条件以及其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度进行综合化的探究,创新教学形式,让声乐课能够转变为实践性较强的特色课程,这会让学生的演唱意识变得更强,同时还会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老师必须要遵守声乐的教学原则以及规律,解决声乐集体课教学时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声乐学习活动当中,消除学生对于老师所存在的依赖性观念,自主的探索声乐知识。
参考文献:
[1]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策略[J].吴小平.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2)
[2]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集体课教学[J].柯文平.艺术教育.2018(07)
[3]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J].赵霞.黄河之声.2016(19)
[4]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优劣分析[J].梁志凯.北方音乐.2019(12)
[5]浅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评价[J].张倩.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