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品行培养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穆肃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变化,小学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也需要更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需要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整个小学教育,深刻将道德与法治进行融合,培养出道德高尚的新一代接待人。本文仅立足于我国小学道德及法治教育现状,提出对小学生品行进行针对性培养的策略,以期为小学道德及法治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穆肃   安徽省定远县实验小学  2332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小学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也需要更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需要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整个小学教育,深刻将道德与法治进行融合,培养出道德高尚的新一代接待人。本文仅立足于我国小学道德及法治教育现状,提出对小学生品行进行针对性培养的策略,以期为小学道德及法治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课;品行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49-01

        21世纪初我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我国家庭普遍只有1个孩子,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层出不穷,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有些孩子在家长的纵容下还会对父母大呼小叫,对老师毫无尊敬之感,只有在老师的安抚下才会学习,一旦心情不好便不顾周围人的感受肆意大叫。俗话说“树人必先立德”,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教育中应着重对孩子进行道德及法治教育,真正培养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笔者基于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出发加快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融合,对小学生品行进行针对性培养。
        一、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
        教学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两个个体之间的情感互动,只有真正彼此间走入各自的内心,学生理解教师,教师尊重学生,才能使教学效果完美呈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一味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以读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更使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失去兴趣,整堂课程下来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并没有收获。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教学,深入到学生群体中,通过一些身边的事例来向学生讲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意识到正是由于道德与法治的存在,才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笔者在教学中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学生也会主动向我吐露心声。如班级曾发生这样这件事,连续三天班级不断地丢东西,有的是学生心爱的文具盒,有的是学生刚买的铅笔等,丢了东西的学生在座位上大哭,班级其他学生纷纷质疑身边人,针对这种情况我被没有发脾气,而是在认真了解情况后,在课堂上给他们讲述了一个事例。故事主人公是他们的数学教师,一个礼拜前数学教师捡到了一部较为昂贵的手机,但是数学老师并没私藏,而是主动将手机拿出来询问是否是他们的家长所落下的,经过仔细比对才发现是学生家长送孩子上学期间不小心掉下的,数学教师当即还给了学生家长。这件事是学生们亲身参与的,在我讲述期间学生们注意力非常集中,我还借用了道德与法治中的《德贵自律》一课,告诫学生们我们要像数学老师一样做一个拾金不昧的人,不是自己的东西巨鼎不能拿,在我声情并茂的讲述发现班级一个小男孩缓缓低下了头,我并没有当堂拆穿小男孩,而是对学生们说:“你们都是好孩子,我也相信你们不会拿别人的东西,只是因为好奇才去看看,请你们想好后,把丢失的东西悄悄地还给同学们,好吗?”第二天学生们丢失的东西就物归原主了,并在学生们心中扎下了诚实守信的种子。
        可见,教师蹲下来和学生打成一片,用典型事例唤醒学生,和谐师生关系会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情感的土壤中深扎生命之根,健康地发芽、开花、结果。



        二、运用自制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伟人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有较强的求知欲,能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钻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如道德与法治课中《交通安全每一天》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自制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素材自制学具——方向盘、红绿灯、斑马线、指路标线。同学们在制做方向盘、红绿灯时运用硬纸板、彩纸、剪刀、胶水等,最后把喜欢的车型标志剪好,粘贴在中心位置。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设置“文明司机我来当——认标志,过关卡”实践活动。需要红绿灯、指路标线、斑马线、交警帽等道具,一名学生出示红绿灯,三名学生表演小司机,一名演行人,一名演交警。小交警戴着大檐帽有模有样,但必须把刚才学到的三种手势信号都用上。司机手握方向盘,在行驶的过程中过关卡,并看看是否“礼让行人”,最后评出“文明小司机”。表演出色的,评为“最佳表演奖”。
        老师抓住这一幸福、快乐的时刻,给他们摄影留念。这种自己准备学具的模拟表演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又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重要性,教学效果优异。
        三、拓展学习空间教育学生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有不断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才能使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从中生活实践中体会到道德与法制。
        如在《超市的秘密》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由教师率领去学校周边超市进行探索,观察超市的交通,物品的种类、价格、质量等。学生们一听可以去超市探索,顿时兴奋不已,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索完毕后,学生们争先发言,纷纷讲述自己在超市中发现的物品的种类、价格,随后教师进行汇总,总结出超市的秘密在于物品质量好,价格便宜,种类齐全,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交通方便,整堂课下来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说明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能够接触到自己身边的事物,并从这些事物中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自己父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辛苦付出,这对于学生们个人道德的养成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种知识的获得和发自孩子内心的情感,单靠课堂上枯燥的讲解是难以达到的。
        四、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大胆尝试,敢于向新的教学方法挑战,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为其人格的树立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培养出道德高尚的新一代接待人。
参考文献:
[1]何碧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路径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1(06):68+87.
[2]马旭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习惯养成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21(06):69+89.
[3]魏淑琼.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43):129-130.
[4]陈新波.别出心裁的导入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导入艺术[J].新课程导学,2021(15):41-42.
[5]蒯江萍.体验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范式探微[J].江西教育,2021(15):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