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开展路径探索 何惜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何惜娥
[导读] 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德育方面无法提高的话,就无法培养德、智、体、美健全的学生。因此,教师也需要构思如何为初中学生开展德育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与涵养,同时教师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学,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如果教师应用不恰当的方式展开德育教学,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反而无法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导致教师的德育教学效率降低。

何惜娥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
【摘要】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德育方面无法提高的话,就无法培养德、智、体、美健全的学生。因此,教师也需要构思如何为初中学生开展德育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与涵养,同时教师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学,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如果教师应用不恰当的方式展开德育教学,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反而无法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导致教师的德育教学效率降低。
【关键词】初中教学;德育教学;策略探讨;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73-01

        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德育发展是教师的首要工作,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注重德行,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德育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教师就需要运用合理的方式为学生开展德育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中的某些事件为学生体现德育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践学习,从实际中学习具体的德育方法应当如何展现;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让众多身边的小事也能够突显出其特有的德育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师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学体系。并且,根据上述三种方法也能够有效的实现学生的德育培养。
        一、实际事件的引入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书面中的内容为学生进行德育教学,那么学生学习的德育知识就是不全面的,同时学生也无法了解德育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中,提升其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素质涵养的。并且素质德育教学本身就是让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比如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成为一名有爱心的人,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应用理论,那么学生有可能就不会对实际的事件产生动容。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时,需要不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从实际中学习德育素质教学的相关内容,从而从实质上能够提升学生的道路素质涵养,实现教师的初中学生德育教学。实际时间往往都具有先进性,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具体的了解某些素质道德行为的先进性,从而让学生也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中,让学生获取的道德素质教学是能够进行实质培养的。并且就是还可以应用一些比较接近学生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素质高品德好的人,从而体现出素质教学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德育教学的可行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质的教学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例如,考试可以引用2020年全球疫情的情况,作为学生爱心素质教学的事例。在疫情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许多具有爱心的人完成了许多有爱心的事。教师就可以引用这些实例为学生教学具有爱心的德育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爱心具有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让学生对待他人时都能够心怀感激,并对他人产生爱心,从而完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素质行为,帮助教师实现初中德育教学的基础构建。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贴近生活的教学。



        二、实践学习的渗透
        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实践等方面,只能够了解一些书面上的内容。虽然上述过程与实际也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体会德育教学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以及其相应的作用,但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德育教学过程仍然是不全面的,学生只能够从一些事例中获取德育教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无法将这些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了解了这些内容时候,也无法实现教师的高效德育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开展实践方面的应用,从而提升学生在实际过程中的德育素质涵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实践的相应理论,其认为实践是必要的。因此,教师为学生提出德育教学的理论或是真理时,教师就需要以实践为学生设计实际探索,让学生检验这些理论的正确性,从而让提升学生对德育教学的认知度。并且教师带领学生实践其德育教学的内容时,教师还可以起到模范作用,带领学生实现正确的德育做法。从而提升教师德育教学的效率,为教师多以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最基本的准则与方法。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德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大扫除,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打造卫生的不易之处,这样学生就能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感受德育教学中,实际行动的作用往往是能够大于理论认知的。同时教师在大扫除中还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在大扫除中教师也可以起到模范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大佬初中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样就能够实现学生认知德育的教学,从而提升教师德育教学方法方法可实践性,进一步为教师提供德育教师的实践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实现教师的高效德育课堂的应用与讲解。最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实现教师德育教学体系。
        三、视频的巧妙渗透
        通过实际教学以及一些信息设计的教学,能够为初中学生实现德育教学的相应体系,但是这一体系仍然是不够完善的学生在学习得以知识时虽然应用到了身边的一些大事中的一些细节小事。同时,学生无法体会到其自身身边的德育小事,这就会导致教师讲述的这些实践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导致教师的得益于教学体系的构建。那么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只是进行不断的渗透以及实践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践只能够帮助学生具体的应用就是讲述了德育方面的相关内容,但是只有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一些身边的小事才能够让教师为学生构建了德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视频教学的方式就可以让教师比较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生活的一些小事通过摄像机或者是照片循环播放等方式做成影片,让学生在课前提前观看。通过这一方式就能够让教师的德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突显出德育教学在学生身边的具体应用,让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德育教学的优势。教师再加讲述身边的一些小事,以视频制作的方式还原,那么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整件事情的经过,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德育教学。
        结语:在初中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实现教学。综上所述,教师为学生构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教学时,就可以先应用一些生活大事,再将大事还原成一些德育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最后再为学生讲解身边的一些小事,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构建更加立体化的德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长娟, 冯磊. 渗透精细化管理 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J]. 考试周刊, 2019(54).
[2] 孙婧, 张蕴甜. 新中国70年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基于7套人教版初中德育教科书的文本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6):57-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