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李飞
[导读] 无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还是人文学科领域的重大变革,都是从“质疑”开始的。只有当“质疑”的种子发芽,我们才能对原有制度有更深的思考,从而产生创新的动力。提问能力是学生能力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各领域的突破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既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又能使教学活动与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

李飞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七级镇明德小学  山东  聊城  252300
【摘要】无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还是人文学科领域的重大变革,都是从“质疑”开始的。只有当“质疑”的种子发芽,我们才能对原有制度有更深的思考,从而产生创新的动力。提问能力是学生能力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各领域的突破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既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又能使教学活动与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疑能力;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72-01

        学校是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更有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和内在制度的精神。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不足之处
        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关键性因素,如学生好奇心的强弱、教师的引导以及权威的态度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当前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不足,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看不见的“网”将学生束缚住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个无形的、不可逾越的网络权威。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权威不同时,无形的“网”会覆盖学生,防止学生进一步探索。这在学生阅读理解时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在千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小村庄”。但是老师要求学生接近标准答案。所有不同于标准答案的答案都是错误的答案。
        (二)“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的毒害
        “应试教育”标志着一切与考试接轨,一切与标准答案接轨,这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无法自由发挥想象力,更谈不上提问,且只能以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为准;“填鸭式”教育是对学生提问能力的最大伤害。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学生完全摆脱了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刻的思考,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浅薄记忆和运用中,不仅导致学生“知其所学,不知其所学”,同时,它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师的个人能力限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由于入学条件低、考核难度低,小学语文教师群体中教师的个人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不能指导学生的学习,不能促进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同时,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提问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权威的影响力
        人们总是对远处的“权威”充满尊重,对于日常生活中距离近的“权威”,他们可以在正常的心态下相互沟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与学生的友好交流,促进亲切友好关系的形成,从而缩小师生之间的认同差距,让学生认识到“权威”不神圣,也植根于现实生活,是世俗的。同时,师生保持亲切友好的关系,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愿意听取老师的指导。
        (二)教导学生正确的质疑方式
        毫无根据的提问虽然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但并不具有建设性意义。在教育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植根于现有的制度和固定的逻辑,而不是随意提出的问题或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问题,如“猫为什么不是狗”、“天上的星星好吃吗”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正确提问,帮助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构建“多元化”课堂
        在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有单一的教学方法。只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这种教学形式纯粹是“知识灌输”。虽然它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但在长时间内,它必然导致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厌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下降。同时,也会导致学生思维越来越麻木,使学生的提问能力越来越弱。只有多样化的课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给学生带来新鲜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保持在更高的水平,思维更加活跃。
        (四)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构建“弹性”课堂
        如果教师将课堂过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留给学生一丝的自由思考空间,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走,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维的锻炼。而自主思维是学生进行质疑的基础,学生只有思维足够开阔,才能够找寻到现有体系当中不合逻辑的“点”,从而完成质疑的整个过程。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学会适当的“留白”,放松对于课堂的掌握,构建“弹性”课堂,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为学生“质疑”留下足够的空间。
        (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要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文章,首先要保证学生对阅读有很高的兴趣,无论做什么,深入学习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没有兴趣的引导,小学生就无法探究文章最深刻的奥秘。如果学生没有深入的探究,就会对文章的本质缺乏理解,从而无法有效地提出质疑。提问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必须通过“鼓励教育”来提高学生内在的阅读兴趣。
        三、结语
        提问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质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它不仅对学生的未来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实现国家各领域重大突破的关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既是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想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就必须以批判性和质疑精神来阅读,才能从多角度完成对文章的解读。而文章本身就是人类思维的品牌,它具有完善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为“怀疑”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泳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散文百家,2018,(12):77.
[2]康建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8,(12):104-105.
[3]唐群辉.语文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1):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