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侯金访
[导读] 小学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语文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做语文的会意者;5l导学生体验生活,做语文的创生者。

侯金访   保定市徐水区安肃镇北上关小学
【搞要】小学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语文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做语文的会意者;5l导学生体验生活,做语文的创生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59-01

        语文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形象概括。来之于生活的语文如何教学?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在生括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又强调“语文教学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我们知道,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如新课标所说那样,生活中语文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就是说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生活就是最大最好的实践平台。要
        真正运用好这一平台,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途径。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一些感受。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生命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以往的语文教学由于深受“应试”思想影响,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书本教学,纸上运作多,忽视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用处。加之,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而实施生活化教学,基点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基础上,学生“似曾相识”,有一定认知基础.在学习时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生活,走语文生活化教学道路是科学的,实践也证明效果是理想的。所以,我可以更大胆地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返朴归真。
        我们细观教材,不难发现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是生活在书本上的“浓缩”。你再琢磨一下,就能找到生活与教材的联系点,如果我们以此为切人,就能将课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大千世界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所以,实施生活化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是语文教学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很好举措。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语文的有心人
        虽然文本是现实的语言复制,但文中的一些人和事还是会因为事过境迁给学生带来理解难度,导致学生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于时间久远的,我们可以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对于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如教学《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二、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做语文的会意者
        生活化教学实际就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虽然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时代较远,有一定理解难度,但内容很具情境性、动作性,我们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再现,还原语文中的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不仅能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还能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这样就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课文感悟,领会课文意思,获得主观感受。例如,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做语文的创生者
        实施生活化教学,必须把学生带人生活的深水区。没有深人实践,哪来真实体验?正如俗话所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要做语文的创生者,没有亲自实践是不行的。特别是语文的人文性内容,更需要学生体验、品味生活,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才会有“多元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
        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就是学生在生活经验帮助下,创生了课文形象,课文中的意境在学生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总之,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是语文本质的呼唤,也是课标的使然。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生活这个平台,践行大语文教学观,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来为学生发展语文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C].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7。
【3】关文信、驮淑贤,《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施》(第2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