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材工——谈“说数学”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戴高敏
[导读]

戴高敏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87-01

        “说”这本身就不是个陌生的词,因为只要是健康的人每时每刻都在说。可我们的很多课堂特别是小学课堂,听不到学生的声音,或者很少,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不说话,而离开了课堂他们却说的那么开心呢?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总是担心孩子说不清楚; 2.总觉得自己抱到教放心;3.总是担心把一节课的时间浪费在孩子的“说”上;4.总是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这样就形成了一堂课中听到的都是老师的声音,孩子只是被动的坐在讲台下听讲。久而久之,上课就不爱回答问题,不爱举手发言,自己的思想得不到表达,没有自己展现的机会,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渐渐对这个学科,基至对这个老师都没有了兴趣,这个时候还谈什么对学生的培养。这种现象我认为首先要改变老师的传统观念,要把训练学生说话当成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来抓,因为孩子多说话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课堂上学生应该是主题,切的教学任务都是围绕孩子来展开的,只有孩子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节课才算是真正的有效。


有的孩子在课堂上不愿多“说”,或者一“说”就面红耳赤,声音很小,这是因为很多孩子没有适应课堂气氛,对自己的自信心不足,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另一个方面也由于我们的老师没有营造出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没有俯下身子来和孩子们对话,要想解决这一- 问题,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说话的内容和方式,要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同时对孩子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要有意识举一些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读题、重复回答、简单计算结果的回报等。学生一旦有了这些说话的机会,时间长了,他们觉得说话并不难,而且有意思,就会产生“说"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是可以丰富他们说的方式,拓宽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也想“说”,但苦于不知该怎么说,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不清晰,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很多说的机会,不一定在课营上,不一定对老师说,可以在家里跟爸爸妈妈说,可以跟自己熟悉的邻居说,可以和小伙伴说,甚至还可以和其他老师说。三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说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分析。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说的时间,就相当于保障了学生说的时间。
        新课程标准重新提出要树立起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很好地落实好学生的王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只有学生说的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