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对策分析 刘小军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刘小军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更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数学是初中阶段基础学科之一,能够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如何在九年级数学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学习过程,是本文重点分析方向。

刘小军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曹坪中学  陕西  商洛  71140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更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数学是初中阶段基础学科之一,能够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如何在九年级数学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学习过程,是本文重点分析方向。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205-01

        合作学习是一种被广泛赞誉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平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现阶段,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还有待提升,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并没有真正将学习主权交还给学生,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以下重点结合初中数学具体教学内容,分析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注重分工需要,使合作任务具有合作性
        小组合作是一种团体学习模式,因此,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分工的需要,明确分工。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依靠各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将任务分解成不同子任务,按照成员学习能力实施针对性分配,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此外,在合作过程中还会实现情感交流,促进团结合作意识的提高,强化口语交际能力。当然在此之前,必须重视学习小组的科学构建,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性别、个性、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因素,人数一般控制在4-6人,这样才有利于进行任务和人员分配。另外,小组成员要实施动态分配,多元调动,以学生内在交往需求、心理状态和表现为调动依据,均衡各小组间水平,维持小组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对教学任务的探究,一般课堂教学任务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不同教学任务对应不同的学习方式。封闭式教学任务往往是一条主线,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答案。学生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大差异,学快生会优先得出答案,而学困生只能依赖学快生的结果。此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存在严重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对学困生毫无帮助,只会流于形式。相反开放式教学任务下,学生可以探求多种不同的问题解决途径,获得不同答案,但是在探究上也会存在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教学任务,确保全员共同参与,使学生在挑战中实现自身价值。


比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时,布置教学任务“解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解法。有的小组运用了直接开平方法、有的小组运用了配方法、有的小组运用了公式法等,不同探究思路孕育了不同的方程解法,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程计算方法,学有所获。
        三、谨遵新课标理念,关注学生情感发展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育教学除了知识传授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发展,摆正学习态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情感发展进行活动设计,使其自觉地投入知识探究活动。首先,在课堂教学导入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在新知识授课阶段,丰富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习主动性,将知、情、意高度统一;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环节,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有效评价,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引入问题“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确定篮球在空中最高点时的高度?”然后
        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有了先前一元二次函数的基础,引导学生通过描点画图像,尝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分析所得函数式的共同特征,经过化简得出最终二次函数表达式。最后,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给出简单评价,并进行总结归纳,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与优势,提高合作学习认知程度。
        四、 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为了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成长,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真正发挥“集思广益”的价值,防止绝对化思维的出现。准确来说,就是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小心论证,不断拓展逻辑思维,克服思维定式,学会触类旁通,进而实现发散性思维发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学习“点和圆、直线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正式进入课堂学习前,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然后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位置变化。课堂学习完后,小组内自行设计问题,验证点与线与圆之间的不同位置关系,感受自主学习过程中收获的喜悦与信心,从而体会到发散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魅力。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式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本文主要从科学分组、布置开放性任务、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和多角度思考问题四个方面分析了具体实施过程和策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分析《才智》
[2]关于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研究《数学周刊》
[3]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学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