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结构的深度探析——以“乘法分配律”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期   作者:高丽新
[导读]

高丽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塔子城镇中心小学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2400
【摘要】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抓住数学文化,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学习和思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深度学习教学结构的运用必须把握数学教学材料、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形成数学思维,才能发挥深度学习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结构;“乘法分配律”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198-01

        在数学文化教学课堂上,深度学习是一种新型融合点以及增长点。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分析深度学习,积极制定深度学习策略,开发更多深度学习的课堂资源,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文化素养,并促使他们德育水平提升。
        小学数学文化深度学习的创设思路与结构
        (一)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结构的创设思路,关键在于教师合理安排,在教材内容、学生的能力等方面都要有合理定位,条理清晰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课堂的有序展开,在小学深度学习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教师必须主动树立新的教育观,营造新型“内环境”,充分尊重、关爱学生,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进步;学生因为喜欢老师,则会尊重老师,进而自觉投入数学文化学习中。其二,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达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教师应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教材中隐含的深层次知识,比如教材中课程的相关拓展、数学精神以及思想方法等,并将其组成在一起成为可以使用的数学教学材料。其三,学生、教师、教学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学习的共同体[1]。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用心观察,积极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尝试分析与解决,从而实现数学创作、交流与合作,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可以重新认识数学,构建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精神及思想,提高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渴望。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结构模块
        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结构应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创设学生使用旧知识解答新知识的问题情境,挖掘新的数学规律。第二部分:学生历经数学化流程,发现了新一类问题所具备的共有规律,从而学习新知识。第三部分: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使得学生可以辨别新知识根本特征,将其与已经具备的知识进行同化以及顺应[2]。第四部分:学生通过教学内容与情景交融的方式在不同模块的探讨中发现规律。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而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完成教学内容。
        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分析小学数学文化深度学习教学结构的实施
        实施思路
        要想实施小学数学文化深度学习的教学结构,教师必须给学生播下高质量文化学习的种子,种子从发芽到成长,也就是为学生搭建了深度学习“梯子”。数学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理顺学科知识和学生发展间的关系,才能解决教学问题,有效进行教学。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是引领者,必须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精准把握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知识等,确定合理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可行性高的教学方案。


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应就深度学习方案中创设的问题情境以及问题链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那就是遵循知识的问题化;用问题促进探究;通过思维带动训练;通过训练生成智慧[3]。另外,应当将重点放在挖掘教材中潜在文化深度学习产生的作用,强化理性力量作用到学生身上,使用人文情怀让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学生敬佩伟大数学家的情怀,向往自己成为一名数学家。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应用相对应的教学结构,不但要达到既定的目标,还要以各模块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案,让核心问题凸显出来,合理设计问题情境,产生问题解决的需求,才能真正地进行深度学习。
        教学案例
        模块一:利用案例找到规律。
        活动任务:让学生提出“铺瓷砖”相关问题,在解答的过程理解乘法分配律。
        活动过程:教师给出“铺瓷砖”图片,问题学生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大胆提问题,自己尝试着解答。
        核心问题:有两面墙,需要多少块瓷砖才能铺满。
        预设方法:方法1,(5+7)*4=48,求横着需要多少块,一共有4行,进而得到前面的算式。方法2,5*4+7*4=48,先求一面墙需要多少块,再求另外一面墙需要多少块,两者相加。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模块二:类别化归纳。
        活动任务:举例与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知识。
        活动过程:教师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问题,如果有请同学们列出等式,找找其中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引导学生用简单数学语言总结乘法分配律(a+b)*c=a*c+b*c。接下来接着给学生举例子:多媒体上展现有两个图形,一个长方形,长为a;一个正方形,长为b,两个图形的宽度都为c,如图1,让学生用含有abc的式子表示两个图形面积的和,进而引出乘法分配率的数学语言表达式。
        图1
        模块三:理解和内化,带领学生解决问题。
        活动任务:为学生设计几个不同类型的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理解与内化乘法分配律知识。
        模块四:总结策略,领悟思想。
        活动过程: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看黑板来说一说。板书:(a+b)*c=a*c+b*c,结合板书,进行数学思想的归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数学文化,主动设计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教学结构,促使学生用心观察、积极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进而深层次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应用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顾晓东.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高阶思维课堂认知与实践[J].江西教育,2021(14):19-23.
[2]吴玉国. 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J].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 2017(2).
[3]李修平.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 数学之友, 2020(4):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