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姚关传统民俗文化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张天理
[导读] 民俗是一个地方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地方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民俗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窗口,是一把开启地方传统文化的钥匙,姚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施甸县姚关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云南姚关 张天理  678201

摘要:民俗是一个地方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地方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民俗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窗口,是一把开启地方传统文化的钥匙,姚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后聚居了布朗、汉、契丹、白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在这里相互发展,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大众化,又有自己特色化的民俗。
关键词:姚关;民俗
        民俗是一个地方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地方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民俗就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窗口,是一把开启地方传统文化的钥匙。要知道姚关的民俗,首先要弄懂姚关民族的渊源,姚关共居住着汉、契丹、白、布朗、傣、回、佤、等16个民族,据2020年统计姚关镇总人口39510人,其中少数民族有3800人,在这些民族当中,经过几个朝代的更迭迁徙从而居住到姚关,在这里不深入阐述,其中汉族、布朗、契丹、白族和姚关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属于世居民族,千百年来,一起相互融合发展,从思想上相互碰撞,文化上相互渗透,经过漫长的时代演变,最终形成了有民族风味,又有地方风情的姚关传统民俗文化。
        一、婚嫁
        求婚:男家请内媒到女家要姑娘,女方父母同意,要回姑娘的八字,即生辰年月日时。依据男女属相,男方母亲请阴阳先生合婚。
        定亲:俗称纳八字或上复八字。男家请福寿双全的长者两人,俗称月老,又称媒人。择定吉日,由男方的父亲和月老带上礼品,男方生辰庚贴,适量钱财,来到女方家中。
        通柬:男家确定婚期,通柬写明过布过礼、迎亲年月日。递交礼金。说明过礼的日子和迎亲吉日。
        过礼:婚期头天,月老携带礼品到女家,礼品与通柬日相同,这天必须按女家要求带足猪、酒。商定迎亲车辆人数,女家送亲人数。
        迎亲:民国前新娘坐花轿,迎亲人骑马。1950年后,废除抬轿骑马习俗。吹奏唢呐,有伴郎、迎亲男女青年,忌已婚妇女参加迎亲队伍,迎亲人到女家行礼接新娘,新娘在伴娘和迎亲姑娘簇拥下慢步行走,故意慢行,避免姑娘有“赶嫁”之嫌。返抵男家大门,男方长辈男女二人行礼迎接,新娘踏上青松毛铺就之路,由福寿双全的老妇牵引缓步进入堂屋举行婚礼,再步入洞房,夫妻双双端坐床边,共饮交杯酒。入夜给月老、伴郎、长辈行大礼,后闹新房。
        回门:婚后第二天,吃团圆饭,全家长辈端坐席间,行大礼后,共进早餐。中午由伴郎相陪回门,夫妻双双给女方长辈行大礼,必须在夕阳落山前返家。
        如今实行自由恋爱,父母当参谋,根据经济条件,彩礼翻新,迎亲以车代步。完婚程序依旧,少数旅行结婚,组织集体婚礼。
        二、丧葬习俗
        汉族丧葬,元明两代为火化,骨灰装在陶罐埋入土中,明末至今为木棺,惟孕妇死亡、火化后骨灰装棺入土,葬于祖墓下端。
        报丧:父母病故,长子请月老一人相陪,先到亲族家间磕头报丧。母逝,到舅爹家报丧,报丧人跪在大门前,月老进家报丧,舅爹或亲表走出大门搀扶进屋,详询死者情由,后由亲表领到各至亲后家分别报丧,请舅家等至亲前往入殓盖棺。对亲戚好友分别一一跪请。
        入殓:移死者遗体入棺,先跪请家族长者清扫棺内,家族长者安排年轻力壮者数人,把死者移放铺垫齐备的棺内,务必平整端正,遗体周围以灰包和生前衣服镶稳,剪除绊脚索,口中给死者含一点“银器”,俗称“口铃”,用一块黑色的布盖住死者的脸,散放钱纸,棉被盖棺。
        盖棺:人逝世后第二日盖棺,男人由家族至亲长者掀开盖脸布(黑色),用热蒿子水清洗面部,边洗边呼称谓,申报姓名,若有睁眼张嘴者,经洗脸和善语吉言宽慰,逝者能闭目合口,视死如归,就说明他走得安心。再由家族间长者拿柳条、桃枝、明枝点起火后最后一次扫棺,说道;“生魂出,死魂入”!说完以后盖材压被,盖棺,以空竹捆棺二道,木楔摄紧,亲人们跪在棺前哭棺,送死者过奈何桥。



        戴孝:凡父母病故,儿孙头缠绕白布,俗称戴包头,腰系麻线,俗称披麻戴孝。百岁以上长者病逝,孙或重孙辈戴红包头,称为“喜事”。
        出殡:多在逝后第三天,有一人吹唢呐,主人家全天摆宴席,亲朋好友,邻里家族参加葬礼,扎礼先生做法事,扎纸人纸马,舞龙耍狮弹洞经,鞭炮声声。姚关人崇尚入土为安,送棺至墓地入土,纸扎祭品一火而焚之。随着2016年殡葬改革之后,实行火化,各村建设骨灰坛,统一安放,简化了传统繁琐的丧葬习俗。
        三、建房习俗
        建新房,凡盖新房,请青壮年相帮竖柱,黎明前竖房结束。主家不请客,而至亲好友及家族主动送礼祝贺,举行隆重上中梁仪式,粘贴华造楹联,鸣铁炮三响,吹奏唢呐、燃放鞭炮,主脉木匠师傅高声吟唱赞歌贺新屋,几位木匠站在中梁下的平台,撒瓜子、丢粑粑、浇水取乐,场上欢声笑语。上梁结束,主人摆席待客。在镇境各民族皆有“鲁班”师傅贺新屋之习俗。
       上梁前,主人洗净大红公鸡的双脚,在“鲁班”弟子前恭敬作揖,“鲁班”师傅双手接过鸡,开始高声吟唱贺词。
        鲁班弟子双手接过主人一只鸡,
        头又高来尾又低,
        这只鸡是什么鸡?
        这只鸡是凤凰鸡,
        头戴莲花朵朵稀,
        身穿五色花花衣。
        这只鸡是哪里取来的,
        它是唐僧西天取经带回的,
        唐僧带回三个金鸡蛋,
        把它放在凤凰的窝里,
        凤凰抱蛋三七二十一,
        窝里飞出真金鸡,
        寅年飞出寅鸡子,
        卯年飞出卯金鸡,
        大哥飞得好,飞到天空做凤凰,
        二哥飞得好,飞到海中做龙王,
        三哥飞得好,飞到鲁班弟子手掌心......
        四、杂礼
        送祝米:凡妇女分娩后,至亲前来送祝米,礼品有米、鸡、鸡蛋、糖、衣服、毛线等。新婚出生婴儿,外婆家礼品较丰盛,女婿家回赠纸币,纸币面额略低于礼品金额,主家煮白酒鸡蛋待客,并以丰盛佳肴摆席待客。婴儿满月取乳名,素称“叫名字”,主人请满月客。男婴,主家取名,女婴,外公家取名。
        分家:凡弟兄分家,另立锅灶,女方娘家,在3个月左右给女婿赠送生活用具,诸如:水缸、水桶、碗筷、电饭煲、电炒锅等。
        乔迁:建造新居,择吉日搬迁,称入宅,黎明前搬运铁锅、粮食、生活用品,由当家人手抬火种进新屋,生火,表示日子红红火火。至今好友送礼祝贺乔迁之喜,主家以酒食佳肴招待客人。
        总之:姚关的民俗在这里就不一一概述,鉴于篇幅只是粗谈一个大概。这些民俗秉承至今,在形式上会有所改变,内容也许会有些简化,但是它都是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一步步积淀演化而来。
参考文献:姚关镇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