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教学的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张叶叶
[导读] 幼儿绘画作为幼儿能动自主性艺术活动,能启迪幼儿心智与情感,通过绘画活动能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潜能。

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中心幼儿园   张叶叶

摘要:幼儿绘画作为幼儿能动自主性艺术活动,能启迪幼儿心智与情感,通过绘画活动能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潜能。
        一、绘画观察阶段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例:有一次在室内活动时,突然下大雨了,幼儿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过去,有的还甚至嚷起来:“下雨啦!”我说:“你们想看雨吗?”“想——”幼儿的回答声高出乎好几倍。于是我带着幼儿撑着伞去雨中散步,并引导他们看天空、地上、人的变化。幼儿在我的引导下,观察兴致很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情景,如“地上开小水花了”,“树发亮了”等。
       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在幼儿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如不作提示或启发,则幼儿的观察往往是肤浅的、零乱的。教师用语言组织和帮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写生画《树》为例:带幼儿去公园观察树,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如问:“松树远看像什么?冬青树像什么?”这样在比较中幼儿很快注意到对象的主要特征。再启发幼儿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学习,使幼儿在老师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
        二、绘画欣赏阶段
        在观察阶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去理解,感受美的事物,从而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为绘画创作活动打下基础。
        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凡高)、钢琴曲《四小天鹅舞》等,也可以是略高于现在幼儿水平的幼儿作品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其次,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白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例:欣赏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教师引导幼儿从内容、形式、方面进行局部和整体的欣赏。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而且教幼儿提问题。如从内容方面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姿态?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等等,从形式方面的提问:“画面上有哪些线条?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用了哪几种颜色?”等等。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教师在引导幼儿对作品的各部分的形式进行感知、体验后,可用以下方法引导他们体验、理解作品的意义。


请幼儿闭上眼睛,把自己假想为画中的人物,然后跟着教师所说的话想象:“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我的身体很放松……我的周围有一些人,他们在说话……阳光照在身上很温暖……许多绿色的树……水……真舒服····通过这样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三、绘画创作阶段:此阶段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四、绘画实践阶段
        就是要让幼儿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想的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以便使幼儿的练习和表现更进一步。
        首先,不同能力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幼儿,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画《活动人》,即请幼儿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
         其次,为幼儿提供大量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蜡笔、水彩笔外,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让幼儿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幼儿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幼儿自己作品的特色来。例: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幼儿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例: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幼儿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幼儿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的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还创造了许多以前未学过的新形象。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幼儿就随手捡了枯树枝、石块、小棒等废物几个人商商量量地画了,使幼儿的必趣性明显增强,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精神。又例:在《画音乐》中让幼儿听一段音乐(如贝多芬的《春天爽鸣曲》),在完整欣赏几遍后,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作品的美。让幼儿闭上眼睛,耳听音乐,跟着教师想象:“哇,这里的景色好美呀……听!是谁在唱歌?……我很高兴!……”等,让幼儿充分体验,并鼓励幼儿用绘画语言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幼儿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体验无拘无束地绘画,不同幼儿所表现的画面内容和形式明显的不同,富有个性特色,如有的用冷暖色、线条或抽象图案来表现,有的则结合日常生活内容来表现等。
参考文献:
1、田思思《创新大班幼儿绘画教育方法的探索及意义》 《素质教育论坛》2016.7
2、裴琼艳《努力让幼儿绘出新天地》 《少儿美术》 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