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本土资源材料在幼儿园“圩文化”活动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杨玉群
[导读] :《辞海》中有述“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苏圩平坦的地域环境与肥沃广阔的土壤资源,在当地群众辛勤地劳作下,这里一年四季盛产品种丰富的农作物,是一个农业大镇。

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中心幼儿园   杨玉群  530228
  
摘要:《辞海》中有述“文化,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苏圩平坦的地域环境与肥沃广阔的土壤资源,在当地群众辛勤地劳作下,这里一年四季盛产品种丰富的农作物,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产品富余,农民们把它们拿到约定的集市进行交易,在苏圩这边,我们把这种集市称之为“圩”,随着“圩”的不断发展,渐渐衍生出了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圩文化”。本文主要从本土资源在幼儿园“圩文化”买卖活动中的应用来阐述,解析本土资源在“圩文化”买卖活动中开展的意义。
关键词:本土资源、圩文化、幼儿园、应用
        千姿百态的乡土文化是乡村学校宝贵的课程资源,在学科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校本课程建设及学校文化建设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前期开展本土资源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应用后,我们整合活动开展以来的课程、收集的材料以及幼儿经验和当地赶圩的文化,又生成了课题“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开发幼儿园‘圩文化’活动的案例研究”。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本土圩日的氛围,在买卖中对角色进行了解,它既能够让幼儿体会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幼儿社会体验和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无声的滋润幼儿的心灵,萌发幼儿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一、农村本土资源结合“圩文化”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生活在乡村地域环境,浸润着特定的传统历史文化习俗,大自然在养护孩子的“智慧与灵性”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生态游戏场所,遵从农村自然环境,扎根于农村本土资源文化的土壤,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和感受现代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的真谛,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释放本真,尽情游戏,健康发展,快乐成长!为乡村儿童提供在家门口的有质量的受教育机会,正是农村学前教育之本义体现。
        本土资源与“圩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品种繁多的本土资源,才能为“圩”提供丰富的买卖材料,本土资源是“圩文化”发展与延续的基本,“圩文化”是本土材料展示的平台,是当地人民生活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中转站。
        二、幼儿园中“圩文化”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
        (一)融入一日活动的环节
        “圩文化”买卖环节中包含的内容有对农产品的了解、买卖流程的了解、货币交易的简单计算、物品的包装与整理、买卖时的礼貌用语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幼儿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的学习,那在一日活动中融入“圩文化”的学习无疑是一个好的持续性、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如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幼儿礼貌用语的交流,多给幼儿自己整理物品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自主性良好的常规养成,为“圩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
        (二)结合班级区域活动开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区域中丰富的材料更好地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使他们有独立的思考空间、机会,并学着自己解决问题等。班级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主题活动开设了不同的区域,这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区域买卖角活动时,皓皓、诚诚和昌祥选择了菜场游戏,皓皓和昌祥换上了厨师服,他们要做老板和厨师,诚诚拿着一沓钱,他要做顾客,他还把钱分给了另外几个小朋友。摆好商品后,买卖开始了。看到有人走过,皓皓和昌祥马上就说:“快来买好吃的茄子了,5元钱一个。”在他的呦喝声中吸引了买烧烤的顾客,诚诚走来挑了两串烧烤,皓皓马上迎上去说:“你好,这里一共是5元钱。”诚诚拿过烧烤付了钱。见有这么多好吃的,后面的小朋友一拥而上,“我要买这个、我要这个,我也要……”“一转眼,所有的东西都卖完了。皓皓拿着空蓝子高兴地和我说:“老师,你看,我们的烤串卖完咯。”于是我走过去说到“呀,今天的生意可真好呀,菜都卖完了,挣了多少钱?”他对我看了一眼,拿出挣到的钱,可是数着数着他突然醒悟过来“啊呀!糟了,我忘了问好多人收钱了。


”“下次可要注意,不能再马虎了。”他点了点头。
        以前,孩子们在做买卖游戏时,大班的孩子会给菜品定价,交流时能用到简单地礼貌用语,老板与顾客之间又交流,但是在真正的买卖活动中,他们觉得卖东西比较重要,顾客随便拿好菜就走了。孩子们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导致皓皓,卖了菜却忘记向顾客收钱,他们喜欢更多的还是简单的买卖游戏,享受你来我往的乐趣,所以区域活动的开展,能让幼儿发现自己处理问题的不足之处,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买卖活动,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三)大型“圩文化”户外开放活动相结合
        大型的户外开展活动,给幼儿提供了更大的交流交易平台,也是检验幼儿在一日活动与区域活动学习有效性的一个考验。活动可以全园或年级组为单位,每个班级根据自己之前探索研究的农作物设摊摆卖。幼儿可扮演卖家与顾客,顾客使用自制“人民币”赶“圩日”购买心仪的物品,卖家给顾客制作食品、卖手工产品。在买卖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流、自主性学习。
        三、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开展“圩文化”活动的意义
        (一)对幼儿的影响
        一系列“圩文化”活动的开展,由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细节到大型户外自主开放活动相结合,从小见大,一方面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自制美食)、社交能力(买卖交流)和想像空间;另一方面在增进幼幼交流的同时也让幼儿在实际感受买卖活动的教育形式,指导幼儿了解家乡农作物、爱护家乡的情感。这种锻炼,能够使孩子构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让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应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对教师的影响——引发教师的思考
        1.在选课上不再单一局限。
        通过对“圩文化”课题活动的设计、选材料、材料投入的讨论与学习,不仅仅是转变了老师对学前教育理念的认识,更多的在于理解什么是好的课程,教师如何发掘课程、生成活动,在课程中注重什么,如何评价,评价时要关注哪些问题等等!让老师对课程的选择不再是依靠编纂好的教材,教师在思考、发现与研讨中也获得教学能力、研发课程能力的进步,研发出更多适应当地的活动与课程,更好的把本土材料应用于“圩文化”活动中。
        2.可以引发教师的反思。
        本土材料虽繁品种繁多,并不是所有的本土资源都能够直接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例如在选辣椒给幼儿品尝上,不是每个品种的辣椒都适合幼儿品尝的,要选择辣度较低的辣椒品种;辣椒是否能直接食用,如果不能,我们需要怎么做?还有辣椒的食用方式是单一的吗?可以搭配什么菜色……这些都需要我们教育者对材料进行筛选、教育加工,让材料和环境适应于我们的幼儿。经过不断地思考与尝试,教师及幼儿们一起选材设摊,布置环境,这才使得活动布置及开展接近生活。在幼儿自主性上,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支配自我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状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我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
小结:我们常说,幼儿园孩子的课程应该源于生活,苏圩当地买卖农产品而衍生的赶圩文化,果蔬物产很贴近孩子生活的东西,处处透露了生活的气息。把圩文化搬进校园、搬进课堂,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能促进孩子语言、艺术、体能、社会等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能够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生活,对自己是一个苏圩人自豪感。如何开发和设计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也是我们教育者一个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利用的实践与探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2 月 
[2]尹坚勤. 《农村幼儿园课程与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ISBN 978-7-5651-3984-0
[3]杨小亚. 关于幼儿园课程与《意见》的思考   和田市嘉兴幼儿园
和田市教育公众服务平台?2018年12月20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