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几点尝试 王晓俊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王晓俊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专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与探究之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如何促进二者的融合呢?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几点尝试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东溪镇中心小学校 王晓俊 628441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专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与探究之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如何促进二者的融合呢?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几点尝试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融合
        引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小学数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学做合一”也符合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巩固操练,教出的学生“纸上谈兵”能力较强,但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这无疑削弱了数学教学的价值。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创造出多元的数学应用环境,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挖掘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信息素养
        调查发现,仍有少数学校没有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并且在认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也是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在实际教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部分数学教师缺乏信息素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运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就是单纯地借助多媒体上课而已。更有甚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做个课件即可。
        (二)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现阶段学校教师聘用仍沿用传统的招聘制度,导致很多技能型教师无法上岗。部分小学,仍然有年龄较大的教师任教,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促进知识吸收
        不管是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和谐氛围的支撑,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对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和谐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大胆交流、互动,以此切实体会数学学习的内涵与魅力所在,促使其自学、乐学、善学,优化其学习实效。例如,在教学“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对于“认识扇形”的讲解,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扇形实物图片,如沙滩里的扇贝、扇形门等,让学生试着描述这些实物的外形,以此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


接着,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扇形在圆中的形成,让学生明白扇形实际上就是圆的其中一份。随后,再同虚线绘制一个圆,取a、b两点,用直线标明a、b两点间的部分,从而清晰地展示一个扇形,以此进行“扇形”知识的讲解。可以发现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也具有了大致的掌握。此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试着自主绘制扇形,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认知。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有效资源,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时代教学需要,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紧跟时代步伐,自觉地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三)借信息技术提生活问题,激发数学思维
        课堂提问是激励学生自主思考的有效方法。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较为生硬,学生多是被动思考和回答。同时,问题设置多与课本有关,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对此,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堂提问中渗透生活化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线段”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龟兔赛跑”视频,但此视频是经过改编的——乌龟虽然跑得慢,但选择了直线草地路线,兔子虽然跑得快,但选择了曲线石子路线,最后乌龟赢了。学生认真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为什么乌龟赢了兔子呢?”学生进入思考状态,结合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回答:“因为乌龟走的是直线,比兔子选择的曲线距离短。”对此,笔者并没有急着评论,而是提出:“生活中你们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再一次引导学生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随后笔者用多媒体展示并提问:“学校到小明家的路线,有曲线和直线两种。如果你是小明,每天放学会选择哪条路呢?为什么?”通过思考,学生认识了“线段”的意义。可见,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恰当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数学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代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路径探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10):61-62.
[2]彭兴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路[J].中华少年,2019(05):161.
[3]吴佳.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几点尝试[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5(06):40-4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