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上   作者:唐芙蓉
[导读] 兴趣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尤其幼儿教学活动更需要激发幼儿潜在学习兴趣。幼儿园作为启蒙教育主阵地,喜欢探究感兴趣的事物,因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引入游戏,能较好地维持幼儿学习兴趣,并促使幼儿高效掌握音乐知识。

四川省仪陇县铜鼓乡小学校  唐芙蓉 637600

摘要:兴趣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尤其幼儿教学活动更需要激发幼儿潜在学习兴趣。幼儿园作为启蒙教育主阵地,喜欢探究感兴趣的事物,因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引入游戏,能较好地维持幼儿学习兴趣,并促使幼儿高效掌握音乐知识。基于此,以下对浅谈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有效策略
        引言
        近年来,很多家长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愈发重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当今家长的共识。声音是幼儿最先感知并能产生共鸣的事物,所以在启蒙阶段,音乐教育毫无疑问是对幼儿帮助最大的,在启蒙教育过程中加入音乐课程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极大的积极影响。在现如今的素质教育环境中,音乐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音乐领域中进行活动学习,从而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音乐活动形式
        幼儿在成长阶段体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音乐活动可以让幼儿得到更多快乐的体验。要想构建高效的幼儿音乐活动课堂,教师应从自身教育水平出发,提升教学素养,并且结合中班幼儿的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用音乐去聆听世界,用歌声去记录自己的成长。教师在应用歌唱类型音乐游戏材料时,要设计歌词朗朗上口、生动有趣、节奏相对缓慢、速度适中的教学内容,降低幼儿的陌生感。还可以借助一部分动作再现歌词内容,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之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达到强化学习效率的目标;在选择律动类型的活动材料时,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辅助动作展示歌词,也可以通过拍腿和拍手等动作做出节奏,让幼儿跟着音乐再次进行动作的表演,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演奏类游戏教学则应使用较强节奏感且对比显著的材料,自然展示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优势,帮助幼儿逐步掌握音乐学习的技巧;欣赏类教学主要是引导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表演来感知音乐,教师应通过简单的符号,线条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曲式、段落,并注意情绪改变特点,设计独特的动作与旋律,并向其他学生展示,将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情境、故事等运用到当中,最后用肢体动作来进行教学,在提升幼儿审美水平的同时,帮助幼儿激发音乐创新思维。
        二、寻找适合乐器,激发创造能力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人特性的塑造,让他们能在音乐中自由地展现自我,释放天性,培养自主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提供的现有场地和设施,有计划地进行音乐领域实践,寻找一些适合幼儿的简易乐器,让他们在活动开展的时候不会因为乐器过难感到退却,而是让他们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并乐在其中,这才是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音乐领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寻找适合幼儿的乐器,铃鼓、竖笛、口风琴这些容易上手而且在演奏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问题的乐器就很适合作为教学工具。在实践开始的时候,幼儿一般会出于好奇的心理,将它们咚咚咚地弹响。教师不用急于开始上课,可以先让幼儿熟悉一下这些乐器,这就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最佳时机,这些音符对幼儿来说是他们的作品。而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旋律欢快、节奏鲜明的歌曲,并且在鼓点明确的地方使用打击乐器进行击打作为示范,接着再把幼儿进行分组,让他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也跟教师一样随着节拍敲响手中的乐器,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喜欢的地方自行加入乐器。教师通过先让学生自由敲打乐器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让他们以最原始的方式感受音乐的乐趣,还能锻炼幼儿的自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先示范乐器使用方法再让幼儿分组进行节拍训练并且在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加入乐声这样的方式培育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就是幼儿园开设音乐课的妙处。
        三、在音乐欣赏教学实施游戏
        欣赏是音乐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促使幼儿在广阔的范围中欣赏和体验大量优秀音乐作品并在此基础上积累音乐经验,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听觉能力,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同样可引入游戏化教学。运用身体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以“水族馆”教学为例,部分幼儿在游戏中扮演水草和小鱼,听到音乐后可摆动身体做动作,借此了解乐曲流畅柔美等结构。在具体游戏中,小鱼在游动时,水草不能动,水草在动时,小鱼则不能动。先为幼儿播放A段音乐,扮演水草的幼儿有运用优美舒缓的动作展现水草在慢慢长大。之后为幼儿播放B段音乐,鼓励幼儿运用不同身体动作展现小鱼在自由欢快的游泳并探望水草,还可通过动作表现出对水草点头或施肥。尤其在B段音乐后半段,小鱼要运用动作和水草告别,而水草则要舒缓且优美地收起枝条。在上述游戏中,无论扮演水草和小鱼的幼儿都要在音乐的协助下充分发挥肢体优势,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当中。
        结束语
        幼儿园作为音乐教育的第一个培训基地,在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天性特征,构建容易被幼儿接受、吸收、喜爱、理解的综合性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直观地感受记住歌词、乐曲的段落、理解曲式的变化,实现幼儿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丽莉.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研究与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230-231.
[2]石蕊.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50):182.
[3]吴瑞.关于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