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向波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自然科学知识,接触自然生态的一门学科。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本文将从分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入手,着重探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第一完全小学  向波   563400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自然科学知识,接触自然生态的一门学科。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本文将从分析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入手,着重探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科学知识,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以及花草植物等都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天然素材。学生天生好奇心强,对大自然和动植物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多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科学,进而加深对科学的认知。
        一、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推动传统教学理念的变革
        现阶段,仍旧有很多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单一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的讲解并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的本质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如今的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接收度不高。另外,科学教学本身是一门和大自然紧密相关的学科,多数课程需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要求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和授课,教师基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无法设计出与课堂知识相配套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导致学生无法融入到教学当中,导致课堂理论教学的效率不高。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可以带给教师新的尝试,丰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是对教师自身能力的一种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科学不同于其他理科类学科,本身就带有生活化的特征,课本上的多数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它不但能帮助学生对日常的自然界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良好品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也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核心素养,教师应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教授科学课程,在课堂上积极引入生活化的元素,多采用一些植物标本或样本讲述,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印象,这往往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高效的多。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激发出自己的好奇心,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二、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采用情境还原法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用教科书和黑板试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按照预习、串讲、复习、考试的流程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觉得枯燥乏味,在心里对课程进行一个自主的划分,把感兴趣的学科归为一类,把小学科学当作枯燥和无趣的一类课程。这样一来,如果教师也无法创新教学方法,将会影响学生以后高年级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当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游戏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细节小知识点,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点,帮助牢固记忆。



        (二)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场景中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巧妙运用到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自然科学的很多素材都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景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注重生活化教学,导致学生离开课堂就和科学知识完全脱节,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生动例子,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需要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情境。主要原则就是尽量把课堂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使其演变为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随处可见的真实例子。
        (三)巧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当今社会,网络媒体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2020年年初,网络授课一度成为学生上课的首选。而如今,网上的很多电视教学类节目也丰富多彩。借助先进的智能电子设备,收听收看科教类历史纪录片等节目,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观看的关于讲述自然或者是自然生态的一些纪录片给学生播放,这类节目往往是央视或者省级卫视电视台制作的,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多听多看。通过一些视觉冲击,可以加深学生对所看影片的印象,以此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这些网络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以及科学的形态。
        (四)采用生活化的考核方式
        近几年的新课改要求和一系列的实践证明,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只能检测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锻炼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变能力。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教学模式上的变通,比如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在课下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现象的答疑任务,让学生自己思考:比如冬天挂在室外的衣服,早上起来为什么是硬邦邦的?为什么夏天在喝可乐的时候不能使劲摇晃,否则打开之后容易喷溅?为什么电水壶烧开水之后打开上盖,上面有很多小水珠?通过这些一系列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知识之外延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得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认知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积累与科学教学相关的生活场景,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并且要与时俱进,多采用一些网络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创新。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时候事半功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然科学知识,从小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慧.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J].基础教学论坛,2020(14):36—38.
[2]李浩桢.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小学时代,2019(9):68—71.
[3]李振宇.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研究[J].科学咨询/教学研究,2020(12):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