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师范学院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 才艺
[摘要]在小学阶段,各个学校都会存在厌学的学生,他们都存在着厌学情绪,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复杂多样,对此,人们曾作过一些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消除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速度和质量降低。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根据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矫正措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对主题“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检索,共得到结果57条,其中学术期刊27条,学位论文0条,会议3篇,报纸3篇。教育领域关于厌学心理的研究从2016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本研究重点分析其中8篇文献。
一、厌学心理的内涵研究
马昌锦(2015)认为,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
刘广海(2020)认为,厌学心理指学生对学习上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产生远离或逃避学习的一种反应模式。
骆艳玲(2020)认为,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厌学是目前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意志消沉,甚至不想上学等。
综上所述,厌学就是学生对上学学习感到厌烦,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厌学心理就是基于此的一种感到厌烦的心理反应。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研究
李树萍(2018)通过总结,发现导致小学生严重厌学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过多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受到老师不公正待遇,自尊心被损;迷恋电子游戏、上网;过多的批评、训斥;单亲子女容易厌学。父母亲离异,给孩子留下心灵的创伤。这些孩子逐渐形成孤僻、自卑的个性,对学习失去兴趣。
宋强年(2019)认为,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主要有不良的家庭教育、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学校因素主要有考试压力大、课业重,班级人数过多等;社会因素主要有单一的人才评判标准,学校周边环境。
骆艳玲(2020)在探讨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中则更细致,她认为,身边环境中的负面评价和影响;课业负担过重,外在影响又分散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学生自身思想压力大,对学习的兴趣无法持久。这些都会引发学生的厌学心理。
综上所述,小学生之所以产生厌学的心理并不全都是他们自身的原因,更多的是受社会、家庭和教师的影响。因此,应从三方面共同着手,改善小学生厌学的心理状况。
三、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研究
蒋红(2017)认为,根据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矫正措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她提出四个具体对策。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厌学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辅导学生人际关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提出,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培养厌学学生学习兴趣中说到,首先让学生喜欢老师;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最后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蒋红.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探究[J].数码设计,2017,6(10):158.]]
谭东玲(2018)认为,治疗厌学心理的教化策略中指出,教师要建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育观,让学生意识要学习的自主性,找到消灭厌学问题的核心。在家庭里的教育方法要科学正确,家长要掌握好对孩子管教的尺寸,不要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太严格,要松弛有度。学校应该强化学生的受挫能力的教育。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还不成熟,年纪还小,受挫能力欠缺,所以对学生的受挫能力进行教育和指导是极其关键和有必要的。
刘广海(2020)在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阐明针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后,又剖析了小学生自身方面也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他认为,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知识是无价的,在未来的人生中,各种挫折困难需要用
知识来解决,要把自己的学习与建设国家的使命结合在一起,唤起内生动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产生厌学心理有内因也有外因,消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这需要社会营造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环境;学校深化改革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家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孩子自身也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结语
让小学生彻底消除厌学心理,就需要教师、家长、社会三者配合,缺一不可。同时,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持之以恒,才能够帮助小学生消除厌学心理。总之,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找到导致其厌学的症结所在,及早进行控制或者疏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措施,学生的厌学心理必将得到矫正和克服。这些厌学儿童也会和其它孩子一样,享受学习的乐趣,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昌锦.小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2期.
[2]刘广海.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20(18):145-147.
[3]骆艳玲.浅析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J].甘肃教育,2020年13期.
[4]李树萍.小学生“厌学症”的心理成因及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69.
[5]宋强年.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年4期.
[6]谭秀珍.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16期.
[7]蒋红.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探究[J].数码设计,2017,6(10):158.
[8]谭东玲.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时代教育,2018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