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幼小衔接现状与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张琦涵
[导读] 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的过程中对于个体来说在周围环境和学习模式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影响了个体的正常成长和学习。

新疆昌吉市木垒县第二幼儿园   张琦涵     831900

【摘要】: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的过程中对于个体来说在周围环境和学习模式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影响了个体的正常成长和学习。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连接和过度对于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在充分结合幼儿身心状况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完成这一时期的过度。文章在分析了进行幼小衔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对应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    问题     对策
        前言                                         
        幼儿阶段和小学低年级共同属于同一个年龄层次,这一层次的教师接受的教育既包括幼儿阶段的教育也包括小学阶段的教育。这样的模式可以使教师对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的知识结构都有着相应的了解进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度过这一时期。幼小衔接概念的内涵是个体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和模式的变化需要从个体的发展和需求出发进行个体心理、学习模式、人际结构等方面的衔接和过度。具体来说幼小衔接可以分成内部衔接和外部衔接两个方面,外部衔接主要是指外部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模式等方面的联系和过度,内部衔接则主要从幼儿心理需求和发展出发帮助幼儿度过这一阶段。对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来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不同的时期儿童的身体发展状况不同,思维模式和心理需求也不同。
        一、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过程对于儿童来说在学习环境、角色定位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会有巨大的变化。按照德国哈克教授的观点,儿童在这一时期面临的变化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包括人际关系的变化、学习模式的变化、行为准则的变化、角色定位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等方面。
        1、单向性和片面性
        单向性是指幼小衔接过程是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单向发展过程,虽然从作用上来说幼儿园和小学在这一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在核心目的是要让儿童尽快熟悉小学的环境和模式。因此这一过程的发展需要以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来对儿童进行引导。就我国目前的幼小衔接现状来说,小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明显不足,和幼儿园缺乏交流和沟通制约了幼小衔接过程的良好过度。
        2、突击性和盲目超前性
        突击性是指在幼儿园升学考试中一些优质小学会对幼儿的能力进行相应的测验,测验的内容主要包括语文和数学等方面知识技能,幼儿要想顺利进入相应的小学就需要完成这项测验。这种模式使得许多幼儿园为了帮助儿童顺利通过测验而展开了突击性的针对训练,使得幼小衔接的引导带有了过多的应试教育色彩而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内容、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就幼儿园来说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口头语言为主,同时辅导以一些日常需要的简单技能,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往往采取较为直观的方法,相对来说知识结构较为零散。而小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则以书面内容的学习作为中心,同时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教学并加入了一定的抽象性色彩。



        2.学习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环境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就幼儿园来说课堂环境相对较为轻松活泼,有着许多可爱的装饰和布置,同时对于幼儿的限制较少可以进行自由的活动和娱乐。一些幼儿园的课堂还会设置专门的活动区域来共幼儿进行玩耍。进入小学之后课堂布置则变得较为正式,不再有多样化的装饰和灵活的课堂布置,学习环境变的更为固定。
        (三)、对策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工作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1、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爆。
        2、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3、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却和生疏。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杜会适应能力
        1、培养幼儿规则意识,那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カ,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帯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握完成任务的本颜
        3、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最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捡菜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我们要尤其汪意孩子的学习兴、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三、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
        1、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
        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儿童需要掌握相应的应对技巧和调节能力。
        2、小学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
        小学作为幼小衔接最终的发展目标在幼小衔接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幼小衔接过程中多数以幼儿园作为主体,小学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幼小衔接就需要充分激发小学的关键作用。
        总之,要引导帮助儿童健康地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时段,需要社会、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儿童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5)
[2]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主张: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7,(0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