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李亮亮
[导读] 利用古诗文可以对小学生完成语感培养。因此,古诗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小学生通过体会古诗文当中的境界,以达到精神共鸣。就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方法展开讨论。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第三铺乡花兰寺学校  李亮亮    743300

摘要:利用古诗文可以对小学生完成语感培养。因此,古诗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小学生通过体会古诗文当中的境界,以达到精神共鸣。就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语感
        引言: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解释。对于新课标而言,语文课程必须以教师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以及语文的思想感情为综合指导,使学生可以正确地理解以及完成祖国的语言文字应用,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小学生进行语感方法体系的培养,保证小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古诗文的特点。
        一、加强小学生的古诗文阅读
        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根据古诗文的特点,引导小学生反复朗读。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可以有效地识记古诗文内容,领会综合内涵,品味语言的美妙。同时,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更应发挥诵读的作用,让学生完成潜在的语感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引导小学生多读、多悟。例如,为小学生创造综合的情景模式,唤醒学生的朗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就音律、节奏等方面,进行全面诵读,实现有层次以及有步骤的引导,完成品读。同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有效体会语句含义,可开展相关的朗读活动,组建学习小组。将小学生4~6人为一小组规模,组建朗诵小组。在朗诵小组中,教师推荐相关的学生为组长,带领小学生进行综合朗读。在朗读过程中,组长需要完成“3—5—3”的阅读模式。例如,组长集中朗诵3遍,小组内的成员朗诵5遍,组长以及成员再综合朗读3遍。通过这一阶段的朗读,小学生将对古诗文形成较深的记忆,便于教师进行后续教学。同时,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在朗诵完毕后对小学生进行考查。对达成教学要求的小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或物品奖励。如口头表扬或提供铅笔、橡皮等,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文字符号的有效传递,这对小学生后续语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
        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或把语文知识与课本内容生硬地衔接在一起,可能会导致学生学完就忘,无法将所学知识内化成核心素养,更无法促进语感的生成与提升。为了避免此类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喜好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再将其成功转化成语感,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教学目的。例如,《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是诗人看到朋友的一幅画作之后创作出来的。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配合诗词内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几幅与之相关的图片,营造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古诗意境的基础上,带着个人情感进行古诗诵读或者背诵,以此来促进语感的提升。另外,学生在诵读古诗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悠悠的笛声作为背景音乐,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春意浓浓、万物复苏的意境,使学生内心生发出一种对春天景色的向往之情,再采用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的方式进行古诗诵读,最终实现语感和文学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在古诗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保证小学生对古诗文进行重新认知。古诗文中融合了作者的整体感悟,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阅读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保证学生对语感形成有效认知。例如,在进行《古诗三首》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古诗的意思分析整首诗[1]。例如,《绝句》阅读,可以理解杜甫构想的春风、泥、燕子等,并展开想象,将以上景象进行有效融合。


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相关的纸张以及彩笔,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中构建场景,实现想象力的全面激发。
        四、探究整体的诗意融合
        教材所选用的古诗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在古诗文传播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完成对我国文化传统的引导[2]。教师通过古诗文,可以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感,引导学生实现真正的综合领悟。例如,在进行《墨梅》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作者的生平事迹,实现小学生深入理解,从作者角度阅读文本内容,以保障小学生理解作者的综合情感,实现精神统一。此外,为了加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感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作者王冕的生平呈现给学生。王冕不畏权贵,在做官以及皇帝赏识中,均选择了拒绝,退隐山林。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小学生阅读朗诵王冕的诗句,分析王冕的综合性格,可以得知王冕不畏权贵,生活平淡自由。通过《墨梅》这首诗,小学生品味了王冕的正气,明确了古人清流的整体写照。对“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中的“清”有深刻的认识。小学生每一次与教师的有效对话,均是对小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关键点。
        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这也是今后形成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较为完善的个性化思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语感。例如,在学习《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时,作者在文中着重描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为此,在初读环节,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将这篇文言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白话文。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避免存在某种歧义或者误解。此后,便可以饱含情感地进行原文阅读或者朗读训练,使语感得到有效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古诗文是经典的一种文学体裁,更是小学生认知生活、能够自由发展的综合体验。对小学生进行古诗文语感培养,可以使小学生在感悟中完成经典的有效传承,提升自身的综合审美以及发展思维,保证全面根据语言的感情完成综合想象。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精神感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圆圆. 小学低年段背诵融合通道探微[J]. 小学教学研究,2020,(14):36-38.
[2]马延. 探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 名师在线,2020,(08):52-53.
[3]马向胜. 探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