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现状及创新教学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杨潇
[导读] 造成初中生德育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很多初中生在平时会接触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各种信息纷至沓来,良莠不齐,有些内容为了搏人眼球,肆意编造耸人听闻的故事。而初中生社会经验较少,又处于比较敏感的青春期,极容易受到影响,对个人生活乃至社会运行产生错误的认识。

四川省南部中学   杨潇       637300

摘要:造成初中生德育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很多初中生在平时会接触手机、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各种信息纷至沓来,良莠不齐,有些内容为了搏人眼球,肆意编造耸人听闻的故事。而初中生社会经验较少,又处于比较敏感的青春期,极容易受到影响,对个人生活乃至社会运行产生错误的认识。与其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过关,不如说学生是在各种信息的灌输下形成了一套错误的思维与行为逻辑。从这个角度来说,初中生的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生;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消息,内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甚至有些内容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对初中生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难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为了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我们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使学生有自我思考、自我鉴别、自我批判的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阳光健康的人。
        一、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德育教育环境不够理想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数学校都将理论教学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也往往局限在成绩和升学率上,这样的氛围难免使学生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迫于这种形式,德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相关的教育内容被压缩得所剩无几,没有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初中德育教育想要实现发展几乎毫无余地。
        2.德育教育的理论性太强
        初中时期正是成长阶段中的敏感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处于没有方向的状态。初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为今后正确的发展提供方向。德育教育如果需要太多的理论进行依附或支撑,对于学生来说是空洞的,且不说学生是否具备理解相关理论的能力,仅仅是这些空、大的理论就毫无说服力,纵使在教育过程中讲了再多的大道理,也难以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出来,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探索
        1、改变传统意识,加强重视程度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认为成绩才是一切,长期下去,便使得学生对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本质产生了误解,将分数作为判断自己学习成败的唯一因素,从而忽视了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犯下错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这个学习不是只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学生从幼儿成长为成人,还要发展自己的德、体、美。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意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改变传统的意识,不仅是改变我们的传统意识,也要改变学生的传统意识。因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与我们的接触时间比较多,因此我们应该先转变自己的教育意识,然后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学生逐渐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建设,在平时教学与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时刻注意渗透德育教育;其次,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树立榜样行为,得到学生的信任,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比如在平时处理学生的事情时,我们不再是以批评为主,而是以讲道理的形式使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认识到错误,这样学生会更加信服我们,同时也会通过思考明白道理,在之后的为人处世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另外我们耐心细致的处理事情,以理服人,会使学生在平时的言行中逐渐受到我们的熏陶,吸收良好的精神品质,逐渐成长为优秀的人。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意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成长。
        2、将德育教育与学生具体素质基础情况相结合
        无论在什么科目知识的教学中,都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只有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才能真正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知识被动接受和课堂被动服从的地位。对于德育知识的教学也是如此,因为每一个班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也具备着独特的道德素质水平与学习能力,所以在初中德育教学中不能将班级学生不加以区分就一概而论地整体教育。而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现实性的基础素质情况,并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日常的生活表现,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与引导。
        3、强化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初中生道德品质出现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经验少,这一点上文已有所提及。大部分初中生的生活内容是很单调的,学习占用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业余时间也很难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所以很多问题他们其实并没有经历过,只是想当然。因此,教师应该想办法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度。这一点并不是让教师把学生推向社会,班级管理其实就是一种简单化的社会参与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在班级管理中面对并解决各种问题,促使他们的心智逐渐成熟起来。
        4、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全员参与
        从社会对人才提出合作能力的要求之后,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将合作学习法引入课堂之中,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和监督中,促进自身德育品质的提升。
        例如,从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知道,学生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在智力的发育水平和发育方向上存在差异,学生的生活背景也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品德发展的水平上都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中创建合作机制,年级主任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层级的划分,之后,召开动员大会,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德育品行较好的学生,也有德育品行较差的学生。之后,动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管理和组内监督,让品德相对高尚的学生引导品德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行为和表达方式的改进,逐步促进整体小组德育水平的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年龄相仿,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沟通交流也会比较直接顺畅,让同学之间互相产生影响,互帮互助,这种小组合作方式反而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逐步提高德育管理的效果。
        结束语:
        初中德育教育的开展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培养学生发展理念为教学标准,调动学生、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到丰富的德育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基于初中生思想特点的考虑看其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姜竹青.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01)
[2]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饶启慧,李玲. 科技风. 201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