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历史导课中的作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袁国军
[导读] 与初中历史导课领域的其他资源、素材相比,微课更为简洁方便、短小精悍,且更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精设。而且,在微课导课作用的驱使下,那些看似单一、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教学内容也会以更为生动鲜活的形式予以呈现,既增强了导课的实效性,又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散性,更利于对学生完备认知体系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塑造。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中学   袁国军    017000

摘要:与初中历史导课领域的其他资源、素材相比,微课更为简洁方便、短小精悍,且更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精设。而且,在微课导课作用的驱使下,那些看似单一、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教学内容也会以更为生动鲜活的形式予以呈现,既增强了导课的实效性,又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散性,更利于对学生完备认知体系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塑造。结合微课的这些显著优势与积极作用,教师在落实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微课的借助与利用。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加强对各类微课素材的开掘、资源的整合、工具的利用,以开发出与学生认知相契合、与课堂教学相衔接的高质量、多元化、丰富性微课,来帮助学生参与至初中历史知识学习。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塑造。
关键词:微课;历史;导课;作用;探究
        初中历史导课的目的,在于以诸多鲜活、生动、直观、具体的教学资源为引领,来实现对学生认知潜能的开掘、学习兴趣的调动、核心素养的塑造,进而使看似冗杂、繁多的历史知识得以条理性、直观化呈现,来帮助学生突破认知困惑,获得认知迁移。而作为初中历史教学领域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类教学资源,微课所独具的显著优势,使得其更利于初中历史导课的开展。且能够将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疑点以短视频的方式来呈现,以帮助学生在观摩、聆听、观察、探究、对比、分析中理解历史内涵。切实拓宽其认知视域,全面提升其认知能力。而且,由于微课比较短小精悍,且呈现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应用至课堂教学,又能够迁移至课外学习。这使得其在初中历史导课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初中历史导课时,应以学生认知现状与具体教学内容为基础,加强对各类针对性、辅助性、延展性微课的开发与借助,使其充分投射至初中历史导课领域,以实现对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进而帮助学生确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一、借助微课导课作用发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
        初中历史知识点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以致学生在识记、理解、学习中存在着较大困难。为微课导课作用的发挥,可以将具有关联性不同知识点有机衔接起来,使课堂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等以更为直观、丰富、鲜活的形式得以呈现,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来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可通过对微课的借助,来构建导学生态,将一些辅助性教学短视频、微资源引入课堂,组织学生根据微课讲析,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探究、思考,来理解不同历史事件对应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阶级背景等,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由于微课耗时较短,且不会冲淡课堂主题,更利于学生对教学重难点、关键点的化解与掌握。例如,在开展《鸦片战争》教学中,针对难点内容“《南京条约》的签订”,教师可以将其分解为两部分:(1)《南京条约》的内容;(2)《南京条约》对我国的影响。然后制作辅助性微课,并在微课出示有关香港岛的结构图,组织学生自主寻找香港岛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向学生介绍各个口岸的地理位置、商业价值等信息,借此分析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加深学生对《南京条约》的理解,让学生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知迁移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微课导课价值凸显,指导学生感知历史魅力
        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关联,进而在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去感知历史之魅力、领悟历史之价值,是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倾向。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理论导课的同时,应切实强化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促使学生在科学探究具体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自身认知现状,就其予以加工、整合、借用。而微课的应用,则可以使诸多看似冗杂的历史知识得以深度发散,为学生投身认知实践而提供铺垫。同时,微课的作用凸显,彻底改变了以“死记硬背”为引的不当教学现状,为学生活学活用历史提供了助力。例如,在开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时,由于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较多,且都需识记,势必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对微课的应用,将南宋和金的对峙与各个并立的政权之间的内容构建为若干微课,组织学生开展对比分析,在微课作用下帮助学生构建时间轴,使各个政权对立的情况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实践应用能了提升提供铺垫。
        三、通过微课导课作用引领,促使学生构建认知体系
        为了实现不同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紧密关联,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备且丰富的认知体系,在旧知回顾中学习新知,在新知迁移中提升认知。教师可以微课导课作用为引领,在切实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就教学中涉及的不同知识点予以整合、归类、取舍,利用微课按照时间顺序予以直观呈现,使学生在一幕幕的观摩中构建认知体系,获得视域拓展。而且,通过微课辅助作用的发挥,师生、生生的课堂互动也会更加深入,更利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的调动,以促使学生结合自身认知现状,自主构建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再现真实历史场景、突破时空束缚中获得正确价值观念与积极人生态度的培育。例如,在开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引领,设计微课,来模拟长征路线及场景,将“突破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重大战役逐一呈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中自主构建认知体系,来获得爱国主义情怀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初中历史导课的实现性、针对性、目的性,直接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发展,且对于其核心素养塑造,学习兴趣培育,认知潜能开掘有着积极作用。而微课在初中历史导课中的应用,则无形之中为导课效能强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利于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积极性的调动,使初中历史导课的开展向着多元化、高质量、深层次视域而迈进。同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导课需要,教师可结合学生认知现状,科学开掘各类导课微课,并将辅助性史料、时间、人物、事件等融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思考、分析,以促使学生近距离去了解历史,多视觉来感知历史,充分领悟蕴含于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与内涵。因此,结合初中历史导课需要,教师应加强对微课的开发、借助、利用,并将辅助微课与具体知识融为一体,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知识学习、历史问题解答、历史事件辨析,在多元化、丰富性、开放式导课视域内,充分领悟初中历史之内涵,切实提升自身历史认知能力,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
参考文献:
[1]杜瑞贞.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08):107.
[2]邢建国.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以《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22):73-74.
[3]吴雪娟.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和推广[J].中学教学参考,2019(13):78-79.
[4]秦玉风.初中历史教学中结合微课的点滴心得浅谈[J].知识文库,2019(08):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