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 郑传凤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郑传凤
[导读] 中学数学的抽象性、思维性很强,且对学生了解能力、认知能力发展有着很高要求。而有效提问的实践与应用,则成为建设于学生、教师之间感知数学内涵、领悟数学本真的桥梁。其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开掘学生的潜能,还可以使课堂教学重新焕发其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和谐对话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与认识的交互,对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提供铺垫。

贵州省兴仁市第九中学   郑传凤    562306

摘要:中学数学的抽象性、思维性很强,且对学生了解能力、认知能力发展有着很高要求。而有效提问的实践与应用,则成为建设于学生、教师之间感知数学内涵、领悟数学本真的桥梁。其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开掘学生的潜能,还可以使课堂教学重新焕发其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和谐对话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与认识的交互,对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提供铺垫。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更是一门艺术,有着很强的技巧性与策略性,如果对提问的时机、方式、手段等把控不当,必然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认知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提问时,应以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目标、活动等需要,加强对提问的设计与构建,使课堂提问更具实效性、针对性、延展性,以实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提问;实践;;研究
        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更是促进师生交互、提升教学效能的科学途径。然而,传统思维观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开展,依然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的教师所设计的课堂问题比较简单、缺乏深度,且提问的形式一成不变,让学生心生倦怠,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难以切实调动;有的教师所实施的课堂提问不够科学,难度过大,且严重背离认知规律,对学生思维激活产生了严重阻碍。对此,教师应从全新视角出发,重审课堂提问之于数学教学、学生发展的作用与价值,并通过对提问措施、途径、方式的优化、创新、变革,使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多元化、差异化,为帮助学生高质量、深层次学习数学知识,全方位、深入性把握数学内涵而提供铺垫。进而借助有效提问的实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至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内涵的理解、数学问题的探析,达到增强教学效能,发展学生认知的目的。以通过有效提问作用的发挥,将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学推向全新高度与纵深领域。
        一、将提问置于情境领域,指引学生探究数学内涵
        为了使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更具实效性、针对性、延展性,教师应以问题情境创设为驱动,并结合学生认知特性,将数学知识与直观场景、辅助案例、数学模型等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探究、思考、研讨、互动中获得对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深入、充分理解,获得认识的提升与思维的蜕变。同时,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还需要切实了解学生接受能力,尽量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思辨性,让学生可以在关联已有知识、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对其科学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跳一跳即可找到桃子”的成功体验中增强其学习自信,提升其认知能力。例如,在开展与“轴对称”相关的知识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判定条件,教师可以在课堂即时引入现实案例来设置问题情境:某广告公司需要选定一组“轴对称”图形作为宣传图形,请大家根据多媒体所出示的几组图案,选取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图形,并说出选择的理由与判定方法。借助具有延展性的问题情境驱使,开展提问,提升提问效能,为有效提问实践提供保证。



        二、让提问进入互动环节,带动学生领悟数学本真
        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特性不同,以致其对同一提问的理解与把握也会出现一定差异。这使得教师在开展有效提问时,应始终本着兼顾大多数学生认知现状的原则,让其在突破一个个问题、解决一个个疑惑中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与核心素养的塑造。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适时把控提问的时机、方式、途径等,既不能使提问难度太大,又不能使提问过于简单。此外,还可以借助追问的方式,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使课堂提问与教学增效相得益彰、互促并进,共同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培育而服务。例如,在开展《全等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就学生所学的“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的回顾,然后引入问题:通过对等边与等腰三角形特性的分析,大家能不能猜想出全等三角形的特性?在学生有所启发后,继续追问: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吗?请大家尝试概括。面对递进式提问的驱使,学生的思维也会被慢慢建立起来,既提升了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又达到了发展学生认知的目的。
        三、使提问融入活动之中,促使学生体味数学魅力
        实现提问与活动的有机关联,是确保其实效得以巩固的基础所在,更直接反馈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因此,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应加强对课堂问题的巧妙、精致设计,尽量使问题具有很强的生活化、现实性特质,以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培育与潜能的开掘,让学生带着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开展问题探究,与同学、教师互动、交流。在提问的辅助下开展对于具体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充分理解。例如,在开展“统计的简单应用”教学时,为了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关联起来,以实现对学生数学兴趣的激活,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问题:如何对商场的月平均销售业绩、班级学生的月考成绩分布等,利用有效的数学工具开展整理汇总,并分析其数据的总体变化趋势呢?在这一现实性问题的辅助下,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与想法,并引入与数据统计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探究性活动的引领下,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内涵,实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对于有效提问的掌控与把握,本身有着很深的学问。而教师只有加强研究、积极实践、深度探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可得到充分保证,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目标也会慢慢实现。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应以有效提问为引领,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让学生在某一问题的诱导下,萌生新的想法与认识,产生新的问题与感知,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提问驱使下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与认知的开掘,为教学目标达成提供铺垫。而且,针对不同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表现与反映,教师还需要就问题的定位、导向、要求等予以适时调控,使提问尽量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多元化,以避免问题过深而挫伤学生兴趣培养,问题过浅而影响教学效能凸显。让有效提问真正成为塑造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强劲助力,来拓宽初中数学教学路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碧红.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相关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9(06):28.
[2]毛兴明.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17):68-69.
[3]唐新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8(02):37-38.
[4]张艳庆.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中华少年,2017(26):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