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术语来掩饰伪科学的训练 ——以下坡跑训练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李玲
[导读] 科学的训练是运动员成绩提高,减少损伤、延长运动寿命的必备法宝之一。现阶段,特别是处于乡村与小县城的校园体训队当中,伪科学的训练屡见不鲜,他们大多数专靠吃学生天赋,而严重缺少专业的专项训练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手段。

宜章县第四中学 李玲   424200

摘要:科学的训练是运动员成绩提高,减少损伤、延长运动寿命的必备法宝之一。现阶段,特别是处于乡村与小县城的校园体训队当中,伪科学的训练屡见不鲜,他们大多数专靠吃学生天赋,而严重缺少专业的专项训练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手段。本文采用观察法,通过近3年多暗地里对这些训练队进行下坡跑训练时的观察,并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进而得出了这些教练员用科学术语来掩饰伪科学的训练现象。
下坡跑坡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下坡跑;训练
        下坡跑是教练员常用的一种训练手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经常出现过大过小的问题,对实施的安排不严谨不科学。下坡跑训练时教练员不但要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更不能忘记场地坡度的选择,很多时候即使你的技术指导是对的,但是你的坡度选择不对的话一切都是徒劳的,坡度不对时,你的技术动作根本就无法正确完成,甚至带来自以为是正确的错误技术动作与错误技术动作感觉。对于科学坡度的选择一般都是在4到15度左右,具体的细节还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状况进行磨合,进而找到最为合适的训练坡度。
我校教练员对下坡跑训练时的主要现象
        坡度是下坡跑的硬性条件,是技术动作能否按预期方向前行的东风,是预期效果的催化酶。可见坡度选好了,科学的训练自然而然的会来到训练队。但是经过我对本校教练员近三年来的下坡跑的训练观察中得出了以下几个不大科学的现象:第一坡度过大,坡度已经超过了15度有的地方甚至接近20度了。第二坡较长但是平地或者具有微微坡度的路段很短,以至于缓冲与充分利用惯性加速的路段严重不够。


第三没有任何的根据坡度地形来对相关技术进行调节以此来达到技术与坡度的最优组合训练。此种现象在年长、年中、年轻的教练员都有,这些是典型的拿来主义,全盘的经验主义,缺少自主的学习。每次在训练的时候,我听到教练员说的最多的就是组数的安排,然后加一句注意安全其余都是运动员自己来弄。
坡度过大的避处
        坡度过大,必然坡会很陡,作为运动员的自己,曾今的运动经历以及如今运动训练知识告诉我,当坡较陡时,我们又在高速往下跑时,身体慢慢的会不自主的向上飞起来,脚明显会有延时落地的感觉,摆臂速率降低。另外就是身体会不自主的往前倾斜,而且这种倾斜随着速度的加快会导致重心无法控制,有一种人要往前倒的感觉,此时为了维持平衡身体会不自主的后倒,下肢的落地方式也会由原来的前脚掌落地变成脚后跟着地,而且还会自主带有制动的感觉。这些作为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其实就是下坡跑时由于坡度过大而带来的,换作如今就是伪科学的下坡跑带来的不良训练影响。过大的坡度下坡跑把教练员带入了伪科学的训练体系,下坡跑最初的目的是来帮助运动员打破原来的速度障碍,形成新的速度动力定型。速度障碍的突破就必须有更快的速度频率,但是坡度的过大偏偏很容易带来反作用的效果,他不但提不了频率反而会造成跑步时的腾空动作以及不自主的制动,严重违反了训练的目的,背离了下坡跑的科学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变迁,体育运动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技术、战术等等也都跟着时代的步子在往前走,但是生活之中却偏偏还存在不少的顽固分子,这些顽固分子都表现出,几乎没有新的训练理念的更新,又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训练知识的习性,专靠吃学生天赋,绝对的全经验拿来主义,而且在各个年龄段都有,纵观我校近3届训练队的成绩,仿佛都只为一个达二级而奋斗,更可怕的是居然蛮多3年后都还达不到二级成绩。所以处于基层的我们不能被伪科学所迷惑,我们必须打破伪科学的训练状态,实实在在用真科学的训练体系来面对自我、造福运动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