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贸职业学院 陈坤璇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开展集团化办学工作。而要逐步地推进中职向高职过渡,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宜,需要通过多种方式,齐头并进,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利用有效的措施促使其更好地发展。我们以A学院、B中职学校的集团化办学为例,探究在这一过程当中的党建和思政工作组织治理制度的优化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其存在的现状问题,再通过解决路径来逐步优化,促使集团化办学的党建和思政工作规范化、系统化。
关键词:中高职集团办学;组织治理制度优化;存在现状;守正创新;解决路径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2019年2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实施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2019年9月,A学院正式开办。而A学院、B中职学校集团化办学工作自此拉开序幕。
作为新时代职业院校,A学院、B中职学校担负着落实立德树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的重要任务,而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重要作用至关重要。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这其中,组织治理制度就为党建和思政工作提供坚定的基础,所以探究中高职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的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组织治理制度建设情况,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促使其制度逐渐优化是很有必要的。
在职业院校当中,我们的组织制度更多地倾向于“治理”,因为我们需要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参与,体现以人为本原则,鼓励更多人更多地参与学校事务决策。比如,学校的章程就规定,学校需要设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学校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进行集体讨论,表决决定或者协商确定。而这些治理也都是建立在制度的约束之下,所以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治理的基本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党建和思政工作制度才能保证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目标和理念的实现。
因此,笔者在此基于中高职集团办学的背景下,以A学院、B中职学校为例,来一起探究B中职学校逐步过渡到A学院过程中所不断优化的党建和思政工作组织治理制度是如何的呢,以期探究到更好的路径,让A学院更快地走好稳中求进的基调。
二、存在的现状分析
由于A学院是在B中职学校基础上组建的,随着学院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原有的条件已不完全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且中职和高职对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要求不同,高职更加注重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整体性,所以现在学校的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组织治理制度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1.组织机构尚未完全建立。A学院党组织机构还没建立,纪委监察组织也无法相应建立,工作队伍尚未配齐配强,工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使得党委不能履行主体责任,纪委不能扛起监督问责的职责,从而影响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向纵深发展,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建引领思政工作的作用。
2.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薄弱环节。A学院目前的基层党组织均为B中职学校党委的各党支部,对推进“头雁”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对标争先”工程,创建“一院一品牌”和“一支部一特色”基层党建品牌特色项目建设工作有重大影响,无法完全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加强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要求。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支部和党员仅做好了“规定动作”,而不去认真研究学校党建和思政现状,偏安一隅。
3.党建和思政工作队伍不够强。A学院的师资队伍多是从B中职学校直接转型而来,从师资内涵来说,现有的师资离高等职业学院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尚未完全准确掌握治校办学规律和学校行政运行特点,特别是没有完全理解集团办学背景下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求,推进集团办学和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思路不明晰、方向不明确。教师们普遍在思想认识上,重教学业务、轻党建和思政工作,影响了党建和思政工作开展的效果和力度。
4.领导体制上各不相同。在B中职学校里,因为属于中职学校,在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承担着“一把手”的角色,校长和书记同时由一人兼任,而高职院校则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现在过渡到高职学校,就需要将校长和党委书记区分开来,各自按照制度规章要求抓好相应的党建、思政和行政、教育教学工作。
5.缺乏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就像并行的两条线,各自独行,他们更多地关注自身业务主业,缺乏密切的联系和指导机制。例如,B中职学校党建工作主要由党委书记或党支部书记主抓,思政课教学主要由德育组负责,力量较为薄弱。同样,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主要由党委书记主管,思政课教学管理主要在马院,协同合作能力不强。主要还是因为缺乏协同合作育人的机制和理念,亟需建立统一的党建思政工作融合机制。
6.组织治理制度尚未设计好。B中职学校到A学院转型尚处于局部和初步探索阶段,不够彻底和全面,新的组织治理制度尚未完全设计好。很多措施尚属权宜之计,转型还不够彻底和全面。例如,目前仅有临时党委制度、其他党建工作制度尚未建立,同时思政工作制度也并未有制定,其他的党建和思政的具体执行制度并没有同步跟进。新的组织治理制度在未来是否可以在短时间内马上完成建立,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需要逐步推进。
三、探究解决路径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行动纲领和政治宣示。
习近平总书记为四中全会定下了“守正创新”的主基调,“守正创新”也就成为贯穿全会《决定》的逻辑主线。因此,推进A学院的组织治理制度优化、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定要坚持这一根本遵循,坚持推进组织治理制度优化的“守正创新”。
1.领悟最新制度理念。A学院应当了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内涵,加快创新学院的制度理念,理解好制度建设的背后所蕴含的含义,让制度融入到立德树人的环节当中,实现“三全育人”,保障学 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2.依据规定完善制度体系。既然当前A学院的各项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组织治理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那建立这种制度体系,就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提出的“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而A学院的制度体系就要以原有制定的A学院《章程》为核心,建立全面系统、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同时也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职院校发展规律,符合当前的国情和法规,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再紧密结合所在区域的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实现组织治理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3.构建执行制度体系。学校目前还欠缺着重大事项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等制度。比如,学校的督办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党委会布置的工作不能得到真正的推动和落实,同时学校也还存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两张皮”的问题,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尚未有完整的制度保障。未来,学校要通过建立相应管理体制来加强建设,构建学校各项执行制度体系。
4.完善学校参与制度。学校的组织治理制度体系需要广大师生的参与,需要通过广大教职工达成统一战线,实现动态平衡。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在明确学校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广大师生参与学校建设,共同参与制度制定,出谋划策,凝心聚力,助推学校的组织治理制度完善。
5.加强制度科学规划。根据守正创新的要求,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借鉴国内高职院校优秀集团化办学经验,密切联系学校实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制度进行科学的规划,最终形成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财贸特色的制度体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工作各领域,做到以制度为根本,以治理为核心,完善A学院的各项组织治理制度等,从而让A学院更好地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6.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委员会的沟通联系作用。由于A学院是新建立的职业院校,各方面组织治理制度尚未完善,同时自身专业也较为单一,尚未全面建立成综合的职业院校,可通过借鉴其他高等职业院校方式,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属于自己的组织治理制度体系,提升学校竞争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7.逐步采取具体举措。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印发的《2021年工作要点》来思考A学院、B中职学校的中高职集团办学下,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组织治理制度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探究,倍加完善形成的制度体系。紧紧把握“质量党建、精准思政、积极维稳、系统推进”的思路,遵循规律,凝心聚力,狠抓组织治理制度建设的落实,健全完善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认真抓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以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支撑,不断提升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加快配齐党建和思政专职工作队伍。将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纳入学校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养、激励等机制。严格落实“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员”的要求。强化辅导员基础能力建设,构建网上网下相结合、全覆盖的培训体系。根据省委教育工委要求办好院系党组织书记、组织员网络培训,强化实操能力培养,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专兼结合、素质优良、数量足够的党务工作、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
未来,A学院将继续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科学发展”为工作思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依法依规、有力有序,统筹推进、全面建设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客观要求,努力建设高水平A学院,推荐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朝着制度化和提升治理能力方向发展,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总目标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梅亚萍.新时代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引领思政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9):10-14.
2.田进泉.新形势下加强中职学校党建工作的必要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5):23.
3.刁袁武.职业院校以学生党建工作促进思政教育的对策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70-71.
4.郭惠勇.中职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创新策略[J].德育研究,2016,(8):101-105.
5.马连华.对建立和完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制度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24-25.
6.王笑寒.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路径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20,(30):133-160.
7.胡仁东.大学组织治理制度生成机制探析[J].江苏高教,2011,(5):30-32.
8.楚旋,张莉.高等职业院校制度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出路——基于30所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6,(19):47-51.
9.周建松.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党建工作的使命与担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