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吴雪君
[导读] 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高中数学的考察不仅局限于课本表面知识,课本知识点的引申综合成的新题型使学生在应对时焦头烂额。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质,提高其核心素养来适应新奇多变的出题形式。本文基于新高考的背景下,探究了培养学生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途径。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中学   吴雪君    138000

摘要: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高中数学的考察不仅局限于课本表面知识,课本知识点的引申综合成的新题型使学生在应对时焦头烂额。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质,提高其核心素养来适应新奇多变的出题形式。本文基于新高考的背景下,探究了培养学生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新高考,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数学建模
        数学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牢固把握数学思想本质。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具备学习的持久性和逻辑综合性。而要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设立清晰,明确的数学教学目标必不可少。数学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不仅帮助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和思考,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运算能力。基于此,高中数学的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培养学生积极尝试的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面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念。
        一、核心素养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部分[1]。提高核心素养,意在使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形成对世界的认知,从各种抽象具象数学事例中提炼出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和学习习惯,以此推动自身学习全面发展。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适合的教学途径,从而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模式。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升同时挖掘出数学教材深层次的知识,体验数学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的一面。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重点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摒弃填鸭教学和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培养其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以此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同时,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特点,采用不同方式和授课方法,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学习中的核心素养[2]。
        以“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课课堂教学为例,讲解概念阶段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并在课堂上探讨,以此增加学生从抽象位置关系的具体物象的联系。打好基础就可以继续公理二的推论。促进学生思维从直观形象像数学抽象相互联系,以此引导出学生对三个推论的深度理解和应用,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同时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应用数学建模,提升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从具象转为抽象时的学习内容都会理解比较混乱,不同于上文点面线的位置关系有实际物体可参考抽象的问题,抽象概念需要依靠学生的发展思维进行探究,应用数学建模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具体地理解问题。数学建模即依据要探讨的问题构建出数学模型,并通过这种数学模型对其对应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该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解并掌握模式化的解决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建模的过程,分为模型、准备、假设、创建、求解、检验、运用等多个步骤[3]。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数学建模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教师的教学和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解储蓄问题时,“父母每个月存储50元,连续存储三年,三年之后,本金与利息一共多少钱?”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作为解题模型开展教学解决模型问题后,便可以引申到贷款买房或森林砍伐的价值等级提上进行数学建模的使用推广。并且解决富兰克林如何分配几百万英镑的遗嘱问题。数学建模具有鲜明的普适性、有效性,将不同问题的共同点,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帮助。
        3、创设教学场景,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比较困难的数学习题,教师可不再囿于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情境,以此构建高效有序的课堂,在改革后的课堂上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习内容去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学,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放松,主动跟随教师教学发散思维。这样让学生走近日常比较抗拒的复杂公式,在高昂的学习情绪下,提高数学的运算以及题目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时,教师可以根据细胞分裂数量变化的方式讲解2的n次方的概念,调动其在课堂上面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更加形象的理解2的n次方和2的乘法之间的区别,使用简单有效的公式,迅速得出答案。再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教师可以通过抛物线的定义设置相应的内容情境,将抛物线的定义和函数的联系进行思考[3],以内容的相通性、熟悉性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相关习题进行练习。教学情境使数学问题具体化的同时,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延展,并收获自己的理解心得。
        三、结语
        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长期的课堂训练与练习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展开,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变换策略,以生为本,充分挖掘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潜能,使每位学生都能收获自己的学习成就。
参考文献
[1]孔俊霞.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分析[J].学周刊,2021(18):65-66.
[2]范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分析[J].读写算,2021(10):121-122.
[3]廖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高考,2019(1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