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巫永凤
[导读] 阅读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项目,也是拓宽学生认知视域,丰富学生认知积淀的重要途径。而传统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更为侧重教师的直接讲授与强制灌输,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凸显,阅读教学的效率普遍不高。

广东省雷州市收获学校  巫永凤  524244

摘要:阅读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项目,也是拓宽学生认知视域,丰富学生认知积淀的重要途径。而传统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更为侧重教师的直接讲授与强制灌输,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凸显,阅读教学的效率普遍不高。加之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并未得到充分兼顾,以致很多阅读活动的开展、阅读方法的应用,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批注式阅读的运用,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认知特性,就对于阅读内容、文本、片段的理解,开展针对性批注、发散性标注、灵活性备注,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真正将阅读教学活动还给了学生,为学生思维激活、认知提升、潜能开掘、素养塑造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时,应加强对批注式阅读的渗透与运用,并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科学化、针对性“批注”技巧,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阅读中的疑点、难点、问题、困惑等开展阅读,在读与思中获得认知蜕变。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运用
        所谓批注式阅读,主要指以阅读文本为载体,根据其阅读体验、感知、思考、疑惑等,利用直观而简洁的文字、线条、符号、图形等对文本的语段、词汇、句子等进行批注、标注、备注,以加深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结构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进而达到提升阅读效能,升华学生思想情感,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而且,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特性不同,以致其对批注式阅读的运用手段与途径也存在一定差异。对此,教师则需要采用开放式态度来看待,并鼓励学生采用自己最擅长的途径对所阅读的文本开展“批注”,就自己阅读中的疑惑、问题、难点等借助灵活多样的方式直观呈现。以帮助其后期学习中进行参考,或者对某一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去求助老师、同学、家长等予以解答。慢慢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批注中深度领悟阅读文本的内涵、思想、情感,达到逐步构建完备认知体系的目的。
        一、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批注,激活其思想情感
        很多高年级学生,大都思维活跃,且想象力丰富。面对同一文本中的不同词汇、语段,总会有一些学生乐于借助想象、联想而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与认识。对于学生的这些良好特性,教师要及时给予呵护,并在阅读指导中结合批注式阅读予以指导,以切实调动起参与批注式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就自己在阅读中所接触的精美词汇、语句、片段等进行批注,在批注的过程中再创造、再思考、再理解,实现对其认知视域的拓展与理解能力的强化。同时,在批注式阅读的引领下,学生的思想情感也会得到充分激活,其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均会得到充分保证。例如,在开展《鲁滨孙漂流记》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批注,将“他每天拿着枪……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等句子标注出来,在其中了解鲁滨孙在漂流过程生存的途径与方式,使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场景得以真实呈现,使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在这些陌生又有趣的刺激下得到发展。随后,在倡导学生自主批注。于是,便有学生在在“他喜欢航海和冒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旁边标注道:鲁滨孙好勇敢啊,我要向他学习。这一建立在批注式阅读基础上的教学策略,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又提升了学生理解能力,更激活了其思想情感。



        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批注,夯实其语文基础
        针对阅读中遇到的一些发散性较强的知识或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想,首先自行做出批注,然后互相交流、彼此分享。在交流批注中加深其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而且,在交流批注的驱使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也会更加频繁,更利于对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同时,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也会慢慢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很多看似异想天开的认识,则蕴含着学生的创造与创新,更折射着学生的智慧与思想,可以使阅读教学瞬间活力四射、魅力无限。例如,在开展《精卫填海》阅读中,通过学生课文的研读与批注,不同学生就课文内涵也提出了不同认识。有的学生认为:我们需要学习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研发出更多的高新技术,那样就不用像精卫一样填海,而是利用高新技术达到目的。针对这些观点,教师暂时不做评判,而是从认识的侧重点入手,和其一起分析,以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其人生哲理,进而获得正确价值观念与良好思想认识的发展。
        三、带动学生实施迁移批注,促进其认知发展
        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一些思想认识与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合起来,去做批注。在批注中巩固旧知,获取新知,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迁移,又能使批注式阅读的开展方式更为多元、丰富。且为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提升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学生在迁移批注的过程中,其解析同一词汇、语句、段落的视觉、站位、导向也会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在不同文本中汲取更多养分,逐步增强自身理解力与思维力。例如,在开展抒情类散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借助抒情式批注阅读指导,组织学生将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关键语句、核心词汇等逐个标出来,然后写上自己的认识、思想、感知等,让学生就文本的语句、写法、人物、内容等展开评价与判断,以充分理解课文内涵。同时,对于课文中的留白、标点等也展开思考,进行标注,写出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在开展批注式阅读的基础上,逐步增强自身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促使其在思想、认识、情感上得到充分发展。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批注,尝试进行仿写、续写等,来实现对其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批注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比较广泛,且针对不同阅读活动、文本、内容、项目等,均可借助批注式阅读来落实指导,进行学习。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更拓宽了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对学生核心素养塑造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特性不同,以致其对同一文本的理解、思考、感知也会出现差异。而批注式阅读的运用,则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发散性、多元化阅读铺设了路径,为学生个性特质彰显夯实了基础。因此,为了切实提升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效,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手段,并积极投身至宽泛、丰富的认知实践之中,充分领悟阅读之魅力,感知阅读之内涵,获得认知之发展。教师在落实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时,应加强对批注式阅读的运用与渗透,以促使学生在自主做批注、主动写备注、积极做标注中获得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达到培养良好习惯,切实发展认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彩霞.浅析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20(22):19-20.
[2]覃海琼.小学语文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J].读写算,2019(30):183.
[3]俞梦瑶.批注式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8(10):40.
[4]曾丽.开展批注阅读,张扬学生个性——小学语文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03-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