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汤银亚
[导读] 色彩是表现美的基础,也是孩子的最初表现。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色彩教育,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各年龄段幼儿因其认知能力发展水平不同,对色彩感知的发展也大不相同。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前提,色彩是生命的象征,正是因为自然界有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才使各种物体更加鲜艳夺目、多姿多彩。色彩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

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幼儿园   汤银亚

        色彩是表现美的基础,也是孩子的最初表现。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色彩教育,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各年龄段幼儿因其认知能力发展水平不同,对色彩感知的发展也大不相同。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前提,色彩是生命的象征,正是因为自然界有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才使各种物体更加鲜艳夺目、多姿多彩。色彩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针对这一思想,笔者在班级内开展了小班幼儿的色彩绘画活动,旨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色彩鉴赏能力,教给小班幼儿学会简单的绘画技能,引导小班幼儿学会色彩的运用,帮助小班让他们有机会和美术互动和色彩互动,感受艺术的魅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幼儿体验色彩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对色彩绘画的兴趣与想象。
        一、小班幼儿色彩认知和作画能力的现状分析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比较肤浅。他们能准确辨别红色、黄色、绿色等基本颜色,但是不能区分色彩的明暗度,例如黄和淡黄,绿和浅绿等。他们对一些相似颜色也不能正确辨别,例如粉红和橘黄,红和紫,绿和蓝等。小班幼儿运用色彩作画水平还处于涂鸦状态。他们运用色彩时,没有明确的创作目的性,而且通常只用一种颜色来进行涂色。笔者在对幼儿进行色彩绘画水平测试时,让幼儿绘画彩色气球,发现大部分幼儿喜欢选用色彩比较鲜艳的颜色,对灰暗的颜色用得较少。因此,小班幼儿对色彩的认识以及运用色彩作画能力还处于非常低级的水平。
        二、培养小班幼儿的色彩鉴赏能力
        对美的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绘画中主要通过感性认识进行美术鉴赏,小班幼儿对美术的鉴赏主要通过对色彩的感受来体会绘画所展现出的美。教师需引导小班幼儿去寻找生活中的色彩,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美,比如,悠然的白云、湛蓝的天空、嫩绿的树叶、五颜六色的衣服等,通过引导对色彩的感知,培养小班幼儿对生活中色彩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小班幼儿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去发现绘画中的色彩,发现每种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小班幼儿欣赏不同季节的作品,然后让小班幼儿找出代表每个季节的色彩,最后再让小班幼儿自己进行绘画,并进行展示评比。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可以提高小班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在欣赏其他作品时更加细心观察。培养小班幼儿的欣赏能力,可以增强幼儿对色彩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画自己想画的作品。
       三、教小班幼儿学会简单的绘画技能
        1、采用游戏的方法。教师可以用最简单的“涂色”的游戏方式,让幼儿给事先画好的物体轮廓进行涂色,激发幼儿对色彩美的感受。比如,让幼儿涂红色的苹果、黄色的小鸭、黄色的香蕉等等。


教师还可以用“添画”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对教师事先画好的一幅图进行一些添画,比如,教师在纸上画出动态不一的小鸡的形象让幼儿添画“小虫子”“点小米”或画“篱笆,小草”,教师画美丽的金鱼让幼儿在金鱼嘴的前方添画水泡等。让幼儿主动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选择小班幼儿熟悉的事物绘画。开始教小班幼儿画画时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事物,选择外形可以概括成点、线的物体为内容,比如用点画“飘落的雪花”、用短线画“绿绿的小草”、用圆画“苹果、气球”等。圆是绘画活动中最早的图形,画圆圈时,小班幼儿往往急于将起点和终点合拢,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边画边说:“圆圆慢慢圈起来”。又如:画葡萄时一边画一边说:“一个小圆,三个伙伴,许多小圆靠一起,变成葡萄一串串。”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印象和兴趣。
        3、使用幼儿熟悉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需掌握小班幼儿的语言特点,幼儿喜欢用重叠词。因此,在讲形象特征时多采用重叠词,比如讲鸭子画法时可以这样说,圆圆的头,扁扁的嘴巴;苹果,圆圆的苹果;熊猫的身体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长长的;红红的太阳;绿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叠词,就能加深幼儿对形体特征的印象。
        四、引导小班幼儿学会色彩的运用
        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也有很多感受和幻想,引导幼儿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画出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独特感觉,这是对他们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目的,也是提高幼儿素质,开发他们艺术潜能的需要。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常会通过多感官对作品进行感知觉。比如,在美术活动《彩色的纸巾》中,先请小班幼儿欣赏五彩缤纷的彩色纸巾,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当幼儿看到五颜六色的颜料时,激起了他们创作彩色纸巾的兴趣,小班幼儿自主的选择各种色彩,进行浸染、叠染的创作。在实践活动中,教师除了尊重幼儿对色彩的选择,还应鼓励幼儿尽可能的多使用色彩,引导幼儿发现新的色彩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提高他们造色、配色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本身有强烈的好奇心,多样化的工具和各种色泽鲜明的材料能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其进行美术色彩活动。比如,在吹画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吸管和滴管材料,在弹珠画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弹珠材料,在水墨晕染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牙签和香油。反之,如果活动总是单调重复,比如绘画的活动中总是一支铅笔、一张白纸,就难以诱导小班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更何谈色彩丰富。在美术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有助于主题表达的工具和材料,提高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成功率,增加活动兴趣。比如,“奇妙的颜色”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调配颜色,给幼儿提供了水粉颜料,当幼儿把红色的颜料和蓝色的顏料混在一起时,水的水融性使色彩起了变化,这奇妙的变化使幼儿更有兴致去搭配其他色彩,在玩转色彩中爱上美术活动。
        总之,绘画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教师应让小班幼儿有机会和美术互动和色彩互动,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