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刘华明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刘华明
[导读]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中,小学处于基础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小学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各个阶段的学习。“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主动性、技巧性。现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学困生”越来越多,学校教师应该更好地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更好地引导“学困生”进行语文阅读。使学生们达到喜爱学习、自我发展的目的。

广东省雷州市杨家镇吴划小学  刘华明 524267

摘要: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中,小学处于基础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小学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各个阶段的学习。“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主动性、技巧性。现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学困生”越来越多,学校教师应该更好地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更好地引导“学困生”进行语文阅读。使学生们达到喜爱学习、自我发展的目的。这样教师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困生”们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对学生们进行辅导。本文主要探究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
        引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班级内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学习技巧有所不同,随着整齐划一的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变得参差不齐,本来比较隐蔽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由此,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会面临困境成为“学困生”。阅读是语文能力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如果不加注意,最后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成长。因此,解决学困生语文阅读理解上的困难非常重要。在他们脱离困境,追赶上“大部队”之后,教师可以更高效地做好全班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该领域进行充分的研究实践很有必要。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的困境
        小学语文学困生在阅读理解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后他们的语文阅读学习自然能够顺利许多。反之,教师的教学思想或策略方法有误,教学工作很可能也变成这些学生成长的障碍。从这些学困生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缺少阅读技巧,学习特点或性格爱好等与其他学生有着一定的区别。还有的学困生较为活泼,自制力比较差,没办法像其他学生一样坐下来认真读书。以上情况都决定了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需要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方法。
        二、提升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丰富阅读形式
        学习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氛围与教师所采取的阅读教学形式有关,如果教师总是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读,显然很难得到活泼好动的学生的欢迎,对那些本来就兴趣缺缺的学困生来说,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努力丰富语文阅读的形式,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有充分的意愿参与阅读中,从而展开自主练习,使其自身的动机成为他们阅读理解能力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尝试生生对读、师生对读、生生评读、生师评读等形式活跃阅读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互助小组,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给予学困生一定的帮助,多角度去丰富阅读形式,让学困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拓展课外阅读。
        拓展课外知识主要针对的是学困生过去可能缺少阅读积累的问题,部分教师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考试成绩,课后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各种习题练习,不必花太多时间在课外阅读上。这对于学困生走出困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课堂上的教学再有效,没有课后的足够积累,都会影响到学困生对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教师应大力普及课外阅读,在向学困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更加用心,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能力和需求,以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


例如,有的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上不突出,但是想象力丰富,思维有一定的广度。对他们,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少儿体裁的科幻文学作品,先从他们可能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入手,逐渐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与兴趣,一点一滴地开始进行阅读积累。平时则可以经常组织一些阅读分享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读书角”以及“摘抄报”等活动,让学生们将自己在生活中所阅读的好书以手抄报或是图书分享的形式在班级的阅读活动中进行分享与交流,从而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让学生们进行阅读,也能够扩展学生们的阅读面以及知识面,促进学生们的文化基础以及语文水平的综合提升。给学困生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其他同学阅读的书籍,激发出其对其他书籍的阅读兴趣,将课外阅读持续进行下去。
        (三)规定阅读时间,养成查阅习惯
        教师们应该规定适度的阅读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们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应该给学生们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制定一定的惩罚制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让学习更加有效率。学生们遇到不认识的词汇,是应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自己去查阅字典,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习惯。学生们在做阅读作业的时候往往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们应该布置一些有关于抄写好词、好句的作业,让学生们能够在遇到一些好词、好句时自己进行记录,这样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而且好词好句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对他们的写作也有积极作用。教师们应该鼓励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学困生”之所以语文阅读能力差,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的阅读能力不足。“学困生”的阅读能力还没有被培养出来,他们没有对文章进行反复的阅读,也没有足够的积累,所以教师们应该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以外给他们布置一些阅读课外书的作业,让阅读好习惯伴随,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
        (四)指导学困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学困生若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技巧,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从而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该领域的学困生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为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学困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与课后的阅读活动之中,在提升其阅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从兴趣和信心等多种角度去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学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一定会得到提到,得到更好且更为全面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秀珍,赵晓婷.浅谈如何转化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J].汉字文化,2018(19):111—112.
[2]陈勇.谈小学语文的“自信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