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莫如清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莫如清
[导读] 培养祖国建设的创新型人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创新人才作支撑。而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安东乡桃源小学 莫如清   546212

摘要:培养祖国建设的创新型人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创新人才作支撑。而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引言
        创新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支撑一个现代人自身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重要引擎,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数学是一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符合现代课程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素质教育价值观念的体现。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及能力形成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结合数学充满抽象性发散性的学科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培养出创造性人格,为他们以后知识的学习,整体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兴趣、好奇心、自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与性格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可结合教材知识,运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播放视频《游乐园一角》,由学生熟悉的踐踐板场景引入天平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天平的构造和原理。根据天平原理,归纳概括出等式和不等式及方程的概念,学生通过辨析、观察、体验等活动,深人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加入游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实现寓教于乐。这些教学方式都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的数学知识能用这样生动的形式来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体验、建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二、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学会合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加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匹配。对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不同于死板的黑板板书,灵活运用PPT、投影仪器等现代化手段能更好地使学生专注于课堂,令他们更加兴趣盎然地学习。采用模象直观,可以从发展变化的情境中使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三、加强课堂小组合作
        传统的学习模式都是以单一个体为主,以学生个人为主。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出现两极化形式,一方面是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强的;另一方面是理解能力差,基础能力强的。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对理解能力差与基础好的分为一组;基础差的与能力强的分为一组,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也能有效促使学生说出想法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传授几何图形运算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准备相关的器材。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分发相同器材;其次,教师在黑板出示题目,对正方体进行测量,要求学生以手中的器材进行测量,得出数据是否一致,测量方法有多少种。通过以小组形式探讨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计算,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及对问题的探讨。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促使学生吸收知识点。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要想真正形成创新能力,不能纸上谈兵,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好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才真正掌握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数学实践能力,也就是形成了创新能力。例如,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是形成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保持学生整个过程的专注度,使他们整个操作过程尽量保持连贯,形成连贯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操作实践体验。学生分组交流合作是动手操作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学生在阐述的时候自己的思路更加明确,既打开了思维,也拓宽了视野。
        五、创设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参与
        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发挥,才能让学生拥有最大程度的创造力,使这样的创造力发挥到最大。所以,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轻松自主的环境。由于过去的小学教育中更多采取的是应试教育的方法,所以教师大多使用的教学方式相对枯燥,这就导致师生间的关系不尽如人意。教师必须要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氛围有所转变,才能够使学生大胆积极地发言,从而转变思维,达到思维创新之效,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结束语
        在“互联网+”这一广阔天地里,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应用多元化方法,不断变革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促使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在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中探寻规律、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80.
[2]强圣萃.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0(04):182-183.
[3]郑淑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中华少年,2019(33):53+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