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李茜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李茜
[导读] 小学阶段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期,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极为重要,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此外,灵活多变的数学思维能力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使其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进而整体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兴桥中心小学  李茜   425300

摘要:小学阶段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期,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极为重要,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此外,灵活多变的数学思维能力可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使其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进而整体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行,小学教学目标也愈加明确,教师不但需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还必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提高,这便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本身便是一门综合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科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找到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营造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小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较为薄弱,其思维处于形象化阶段。主要表现为,他们依托固化思想模型延展后续思维活动,面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不可避免地被抽象知识影响。而利用情境化教学构建数学教学课堂,能促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中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此,数学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并借助一些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全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加强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双位数减双位数”教学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明与小红需要准备许多食物招待朋友,所以去附近超市购买食材,他们在水果超市中看到了52个苹果,购买了28个,请问超市中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呢?出题结束后,教师发现学生纷纷举手抢答,课堂参与度极高。教师通过此种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教学存在的关联,进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大力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形结合思想属于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针对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借助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将抽象性、复杂性的数学知识进行转化,使其变成更加具体、形象的数学图形,引导学生在直观的感知下,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真正实现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数学图形,借助画线段的方式表示行程问题和差倍问题,或者引导学生亲自绘制教具,借助数学图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将无形的数学知识变得有形。如此一来,学生可借助数学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衔接新旧知识,探寻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
        小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从简到难依次呈现的,且看似单独存在的知识点之间是存在必然关联的,还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衔接新旧知识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借助数学思维发掘学习内容间的关联,不失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较好做法。为此,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的同时,与所学的新知识进行串联,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其中进行关联发掘,切实实现系统性教学,切实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和锻炼提供契机。在探寻学习内容之间关联的过程中,还需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洞察力、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从而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广度。值得一提的是,探寻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脉络、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有不错的助益,需要数学教师切实将该项工作实施得顺利,完成得出色。
        四、教学方式小组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当然课堂上才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佳场所,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目的是希望能够让学生通过独立地思考以及和小组同学的有效讨论,让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其中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地表达出来自己的观点,并且还可以及时地接受其他人不同的意见,这也是一个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主进行锻炼的过程。教师为了完成这一目标还可以提前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并且准备好不同小组需要运用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上向学生布置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完成这些任务的时候,教师还要对其进行评价,对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地进行指正,鼓励学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遵循素质教育观下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避免呆板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当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时刻随着学生的改变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周海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4):69-70.
[2]赵力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
[3]张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