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趋势下的群众美术文化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杨旭东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因此,当前的文化生活必然需要跟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当前,文化生活已成为群众的精神寄托,所以我们要加强文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文化馆 杨旭东   64245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因此,当前的文化生活必然需要跟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当前,文化生活已成为群众的精神寄托,所以我们要加强文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是专业的美术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不断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
关键词:城市化趋势下 群众美术文化 创新研究
        引言
        在现阶段,在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文化建设的重视非常关键。它要求我们走进群众的生活,以群众为中心,完成社会主义下的文艺创造。而美术活动,是一项形式丰富,深受群众喜爱的活动类型,因此,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中,各工作者要深入群众,将美术活动的落实加强,让群众逐步提升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美术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促进
        (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美术也更加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如剪纸、春联、年画等。美术艺术从“殿堂”逐渐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合,更加贴近群众,使得自己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展示。美术作品丰富而多彩,比如书画展、摄影、彩雕等,让各种美术形式得以体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欣赏水平。
        (二)接续民间艺术文化
        在美术作品中,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是重要的内容。民间美术在艺术形态上可能还不够严谨和有条理,但它独特的民间和地域特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人们在参与和欣赏中感觉亲切,而民间艺术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工艺复杂和保密性,非常容易失传,这就需要文化单位通过美术活动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参与保护和传承。
        (三)提升群众艺术修养水平
        提升群众的艺术修养水平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发展,而群众文化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艺术活动的开展。美术活动正是接近群众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群众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艺术形态。而优秀的美术作品富有时代气息,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后,会主动把自己的体会分享给他人,加快美术作品的交流和传播,帮助周围群众提升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二、群众文化建设中美术活动的开展问题
        在现阶段,在国内的群众文化生活中,美术活动的开展有着百花齐放的现状,活动形式十分丰富,在各个地区中,也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在于,我国相对其他的国家而言,地域面积更为广阔,在各地中,群众的生活文化均有着较大差异。在群众美术活动内,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让群众参考个人兴趣喜好,选择对应的活动类型。而在上述发展优点外,美术活动的组建也有着一定缺点。首先,在基层,在建设群众文化时,会存在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文化发展没有良好硬件条件。其次,更多工作单位,在文化工作上持有不重视的态度,活动的组织更为传统及死板。最后,在文化活动的组织时,部分地区不能基于地区特色,影响活动的适应性。
        三、城市化趋势下的群众美术文化创新实践
        (一)教学新颖独特,激发群众兴趣
        专业的美术工作者,由于在文化活动中颇受群众的喜爱和瞩目,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地激发爱好美术群众的学习兴趣。文化馆所开展的各种美术活动,实际上已经与一些群众美术爱好者建立起了良好关系。作为对这些群众美术爱好者进行培训的专业美术工作者,我们就需要在培训时做到教学新颖独特,尽最大可能激发他们的持久兴趣。面对美术水平差异较大的群众美术爱好者,在进行培训时,美术工作者的教学内容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提高培训质量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这些群众美术爱好者由于生活经验及见识、阅历都比较丰富,对培训教师会有更高的期盼。


那么美术教师在对这些群众美术爱好者进行培训时,就需要将美术课上得绘声绘色,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比如将美术与书法、音乐等联系起来。这样,以音乐与歌声为背景,在袅袅之音中,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应运而生,一张张流利的书法作品便赫然呈现。这样的艺术熏陶,对于群众爱好者来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比较受欢迎。而专业的美术培训教师,则要与这些群众美术爱好者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去探讨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逐步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确保活动形式的丰富
        在信息化时代,在文化活动的组建中,也要能和时代的发展步伐相一致,借助新媒体等新型技术,丰富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条件允许下,各地可以借助互联网,对美术活动的平台合理搭建,在共享平台内,分享互联网内的丰富艺术资源,促使更多群众,可以借助线上的活动模式,参与新颖的美术活动,为其节省时间成本。其次,在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下,在活动中,可以灵活引入3D、VR等鉴赏或艺术创作的形式,带领群众在美术活动内,体会新型科技对美术、对社会及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带领群众进行大量的美术实践活动
        实践是艺术的中心,经常被用于在具体和抽象之间建立联系。实践要求群众以动手方式研究、探索、操纵,解决问题,做出决定。实践还鼓励群众有效地使用合作技能来改进美术作品,实践可以增强群众的动力,使其积极参与活动。实践可以由群众文化美术创作辅导人员或群众发起。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使用教室中可用的材料和设备,群众文化美术创作辅导人员在群众探索时要注意观察和倾听,并使用从评估中收集的信息,根据需要提供指导。例如,群众文化美术创作辅导人员可以提出问题,带领群众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
       (四)构建美术文化的品牌
        在现阶段,群众有着更高的精神需求及追求。为此,各地要基于群众的需求,参考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美术活动的资源灵活应用,构建地方特色明显的活动,让美术活动具备更高的地域性、生活性及持久性。其次,各地应该将美术活动,和乡村文化的建设灵活结合,重视培养农民艺术家,重视发展乡村美术,重视对各地区中,特色传统文化的挖掘及资源运用,在美术工作内渗透传统文化,让文化活动可以提高特色及内涵,并确保活动内容的健康及适宜。
        (五)建立艺术档案,推动文化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美术工作者的特长,文化馆需要逐步完善其美术方面的工作,如建立美术工作者的艺术档案,同时针对每次所开展的美术活动,如培训、作品展等,详细地记录下活动开展的地方、参与人群、采取的美术形式,以及最后形成的艺术成果,最好能够派专人对各种活动的情况进行简要报告,并对专业美术工作者的基本情况、群众美术爱好者的基本情况等做统一记录。文化馆还要对专业美术工作者所取得的一些成就等进行档案保存,同时,将美术工作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记录在册,从而在今后的活动策划与组织中进行充分考虑,将合理的建议运用于其中。专业美术工作者特长的发挥离不开文化馆各种活动的进行及平台的搭建,可以说,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专业的美术工作者需要倾心为群众服务,使美术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品位。加之文化馆举办的一些优秀美术作品的展览,无论对于专业的美术工作者还是美术爱好者来说,都能不断地提高各自的文化艺术素养,从而传播和弘扬美术文化,进一步推动社会群众的文化建设。
        结束语
        在现阶段,各地在美术活动的组织中存在一定问题,文化工作者没有深刻认识到,此活动对建设群众文化所起的助推作用。因此,各地要及时改变对美术活动的不足认识,重视并改良创新美术活动,让美术活动更具多样性、地域性、群众性,使其更好地助推群众文化的建设,最终,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霞.群众文化美术活动的组织形式与作用[J].戏剧之家,2020(04):232.
[2]李亚利.推动群众美术普及,搞好公共文化服务[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08):79.
[3]田冲.群众美术教育——浅谈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5):82-83.
[4]应希立.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文化美术工作[J].戏剧之家,2019(05):241.
[5]任光哲.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美术工作的措施分析[J].参花(下),2018(07):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