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王俊卿
[导读] 教师教学方式创新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现代教育环境改变以及教学目标优化的客观要求,教师需要立足于中学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课题研究的实践来完成对中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互动的创新,保障学生与教师、教学与学习、知识与方法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对接与整合,进而全面提升中学教学的综合质量,优化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河南省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  王俊卿     475300

摘要:教师教学方式创新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现代教育环境改变以及教学目标优化的客观要求,教师需要立足于中学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课题研究的实践来完成对中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互动的创新,保障学生与教师、教学与学习、知识与方法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对接与整合,进而全面提升中学教学的综合质量,优化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优化研究
        一、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内涵
        所谓教学方式,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也就是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改变教学中长期形成的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尽快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真知灼见的学生。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一)理论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改革工作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较好体现,教学空间不断拓展,教学评价也更趋全面科学。信息技术环境下,为深入推进高中各科教学改革工作,更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拟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教师如何从角色转变、模式优化、空间拓展以及评价改革等方面实现转变,如何调控教学过程而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对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实践意义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摸索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四大有效转变”:教师角色从“教书匠”向“教育家”有效转变;教学模式从“被动式”向“互动式”有效转变;教学空间从“课堂里”向“立体式”有效转变;教学评价从“单一性”向“全面性”有效转变。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转变的思想和模式,形成一批优秀的课例,建立优秀案例资源库。
        三、研究成果的积极影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学改革工作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坚持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按课题研究方案操作,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操作过程进行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


从学习理论、专题辅导入手,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学校倡导教师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霍懋征“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等相关资料。还要求中青年教师写心得体会,对本校的教育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2.教师写教育随笔成为一种习惯。教育随笔能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随笔能激发教师的潜能,让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发展。教育随笔的意义已经超过了简单的文字记录,已经形成了一种职业乐趣。
        3.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优化成为常态。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开展有效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活动。第一,为了让教师领会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我们开展了教师论坛活动。第二,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第三,走近生活,提高应用能力。第四,提升知识结构与科学方法的系统研究。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设想
        (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反思近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题实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阻碍了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2.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3.、课题组个别参研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摸式,但放不开,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充分。  
        4.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5.实验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探索较少,缺少一些细化的实际操作的内容。      
        (二)今后的改进设想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创新教学思路,着力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累教学经验,做好课题的深入研究。主要措施是:  
        1.跟踪实验质量管理,搞好阶段推进。人人按计划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多一种意识,多一些实践,多一点思考,多一层空间,多一份总结。  
        2.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学科知识的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3.立足教学,关注学生,拓宽研究思路。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题研究更是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与研究中要多反馈学生方面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及策略。
参考文献:
[1]康淑敏.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教育研究,2015(06).
[2]王希平.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J].教育,2017(01). 
[3]张德宏,祁天芳.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7).
[4]许博博.在线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兰考县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优化研究》(立项编号:2020L076)的研究成果。主持人:王俊卿;成员:刘美玲、张彩霞、孔静静、张霞、邵倩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