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选段《你在哪里啊,红莲》的演唱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王欢
[导读] 歌剧《运河谣》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演中,演员清一色的使用民族唱法进行演绎,民族唱法源于中国民间戏曲,说唱,及山歌,它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的一种新兴的演唱方式。本文选取其中经典唱段《你在哪里啊,红莲》进行演唱分析。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王欢    322100

摘要:歌剧《运河谣》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演中,演员清一色的使用民族唱法进行演绎,民族唱法源于中国民间戏曲,说唱,及山歌,它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的一种新兴的演唱方式。本文选取其中经典唱段《你在哪里啊,红莲》进行演唱分析。
关键词:演唱分析、民族唱法、情感处理
        歌剧中的经典唱段《你在哪里啊,红莲》戏剧张力大,旋律跌宕起伏,有众多时值较长的拍子,而且在男高音换声点附近的音也比较多,全曲结尾处的两个High C将该曲推向了高潮,这对男高音演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在舞台表演及声音的成熟度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演唱时能做到“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礼记·乐记》.]才是歌唱技艺的最高境界。以下就是本人结合自身实践,谈一下在演唱该段时的心得与体会。
        伴随着秦啸声两声“红莲”的呼喊,伴奏乐队开启了前奏,由弱声引入主题“你在哪里啊,红莲”,在演唱此句时要注意控制好弱音,与主人公此时内心绝望到极点后的短暂平静相呼应,此时的气息一定要控制在腰腹部并保持弹性,声音随着气息缓缓流出,用轻声诉说的语气去演唱这句会更引起观众共鸣。与此同时,伴奏与“哪里啊”、“红莲”也相呼应,好像在帮着一起寻找红莲。接踵而来的便是密集型伴奏开始推动旋律由弱到强,“滔滔河”三个音上分别加了渐强记号,在这之前的“有”字在a2上停留了五拍半,所以在唱完如今只有一定要记得吸气,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气息和爆发力来唱响渐强部分,为了不影响歌曲的连贯性,在吸气时要用口鼻同吸的快速吸气方法。“一生向往、一生爱恋,成了满河的碎片”又回归到了mp上,此时出的声音要直白、真挚,且这部分旋律音较低,所以胸腔共鸣要用的更多,把支点放低到内心,真正做到身心结合,唱出来的声音才会更深情打动观众。
        在演唱该部分时节奏是演唱者需要把握的重点,要做到在节奏中求自由,在自由中找规律,要唱得合情合理,流畅自如。情绪上在前半部分要做到平稳,以对话的方式来表达,“你说与我同在天涯、蓝天”,话锋一转“可是你却走了”这句要唱出秦啸生对水红莲的“埋怨”,答应我的事情你却没有做到。在“只剩下凄凉”唱完后有一个自由延长的四分休止符,这是为“啼杜鹃”的演唱做准备,一方面情绪在这里突转为后续做铺垫,另一方面歌者在此时可以调整好演唱状态,为后面接踵而来的高音做准备,切忌为了表达情绪把“啼”字唱的太饱满,因为该句的重点在“杜鹃”上,这两个字撑长了七拍子,演唱难点在闭口音“杜”上,要把字咬的较为松弛,打开口腔让声音顺着通道到达头腔,做到闭口音开着唱,此时胸腔也要配合稳定打开,给予强有力的气息去支持声音。



        “苍天啊,你为何不长眼?”给该部分加上了鲜明的主题,三个渐强符号赋予了演唱者强烈的控诉,注意运用好咬字器官“唇、舌、齿、喉、牙”做到以字行腔,要把字“吐”出去,清楚的交代给观众,声音保持在演唱者的前上方,这样才能够唱的“高”、唱的“远”,把感情传递出去。“你,你黑白不分枉为天,一辈子将你恨,将你怨”这句无伴奏部分,留给演唱者更多发挥的空间,演唱者要把握略自由的节奏,在演唱这部分时语气很重要,要把秦啸生唱的更真实,做到像说话一样歌唱,这样不仅克服了技术上的顾虑还能把情绪表达的更畅快,起到了一举两得作用。“红莲啊,红莲”这句声嘶力竭的呼唤,引出“没有了你,天地还有什么可留恋?”,与开头的反问句形成呼应,此处已可看出秦啸生愿追随红莲而去的苗头,不愿孤零零的活下去,愿寻你到天边,道出了无尽的悲凉。“我愿寻你到天边”作者给予了mp的力度记号,在演唱时要做到渐弱加四拍的延长,弱音的演唱更考验演唱者的气息功底,身体一定要挺立,打开胸腔的同时还要打开喉咙,“丹田劲”要盯住,且微微提起小腹托住气息,以便于气息更好的流动起来,连续不断的把声音流淌出来,这样才能做到身体不僵硬不给喉咙增加负担。
       到了该部分音乐开始转调,伴奏开始变得简单、轻柔,和演员恍惚、追忆的演唱相照应,该部分长句子较多且律动较慢,旋律平缓无太高的音,着重考验气息的控制及情感的把握,演唱时注重以字行腔、以情带声。“我要寻你到天边,寻你到天边;寻你歌声如莺啭,歌声如莺啭......”该部分由四个这样形式的排比构成,在同一句中重复前面出现的唱词,不断强调将情感由远拉近,在演唱重复部分时应强于前半部分,声音做到由弱到强的递进,将憧憬的画面置于眼前。到了83小节一句“啊”惊醒了梦中人,此时画风突变,伴奏开始变得密集渐强,为进后面情绪做了铺垫。
        此段为结束部分,前两个乐句平静而舒缓,却又让人有按耐不住的躁动,正是为后面的爆发做铺垫。在演唱时要做到“空、通、松”的这样一个良好的演唱状态,切不可积攒力量以免影响后面高音的演唱。“我来了红莲,我和你同归离恨天”谱面给予了略自由的提示,且在演唱两个High C前都给予了停顿记号,歌者在演唱时要利用短暂的停顿,调整好演唱状态,身体保持适当的紧张,在对深气息的控制和高位置的意念上都要做到精准、谨慎,体型上做到身形挺立,收臀挺胸,这对气息的流动和喉头的稳定都有益处,要把喉咙想象成一个毫无阻碍的通道,通过后咽壁的打开,真假声的完美结合,才会有响彻云霄的高音。在咬字吐字上我认为咬字器官要做到适当紧张,把声音清晰的传达到观众的耳朵里,在高音时要把字咬的细腻一些,专业术语就是要把“点”控制的小,这样不仅解决了高音难的问题而且可以让声音更集中更富有穿透力。
参考文献
[1]黄维若、董妮.《歌剧〈运河谣〉剧本创作的若干探讨》[J].剧作家,2013(8).
[2]鲁凡夫.《印青歌剧唱段〈你在哪里啊,红莲〉情感特征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欢(1993.11-)男,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