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人为本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邹楠
[导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素质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这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辅导员的师德作风,是评价其本人的重要标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意义重大,必须本人从育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

山东淄博职业学院  邹楠    25500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人才综合素质也必须要与时俱进,这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辅导员的师德作风,是评价其本人的重要标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意义重大,必须本人从育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
        1.高校辅导员的内涵和职责
        高校辅导员,是指负责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具体工作在于知道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身份是教师,同时也是干部。身处其位,必须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安排,依据实际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教育学生和开展就业指导,还要参与处理突发事件和矛盾冲突,维护好校园的安全和稳定。【1】
        2.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
        高效辅导员的工作一般比较繁琐,每个学生都要管,每项工作都要做好。因此,高校辅导员通常也被人们称为“大学保姆”,学生有任何问题,除了找班主任,一般都是找辅导员;同时,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零散,没有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久而久之则彻底变为工作的附庸,他们的时间都花在处理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上,没有其他时间进行自身学习;此外,由于由于受到领导重视与否、学生素质高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作成果和绩效难以体现。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工作职能获得转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能转变为服务,成为众多大学生的服务者,主要包括为大学生在成长成才方面提供思想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和创新精神,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提供应有的帮助,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2)角色获得转化。在以往的观念中,辅导员是一位教师,学生应该予以尊重和服从,按照这个观点,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要实现工作目标,就必须要和学生平等交流,注意引导,切忌粗暴和强制,要真正以一颗真心关心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养成平易近人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典范和榜样。
       (3)工作难度加大。由于现在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变得越来越有个性,大多数学生娇生惯养,依赖家庭宠溺,行事风格比较自我,给辅导员管理学生带来一定难度。此外,很多学生由于个体和性格差异,心理问题也在逐渐增多。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跟学生进行信息和思想交流,提升工作效率,转变工作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关爱和辅导。
        正因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采取新的举措,探讨新的工作思路,不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促使高校辅导员工作能更上一层楼,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路径探析
        如前所述,高校辅导员事务比较繁忙,工作千头万绪,内容涉及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多个方面。由此引发高校辅导员价值观不够坚定的问题,出现师德滑坡;目前,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问题,多数高校没有形成一套师德建设、评价和激励机制。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学生特点发生变化的因素、也有辅导员自身的因素,同时高校也存在一定责任,对辅导员师德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
        因此,如何从育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建成一支高效、专业、作风优良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当前众多高校必须解决的大难题。【2】
        3.1要制定明确的高校辅导员规范。在教育过程中,不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普遍性的规范能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依据和选择的标准。必须从育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制定一套适应当前辅导员自身情况的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学生取向、学校取向和社会取向三个维度对辅导员形成职业道德规范,为高校师德建设提供指南针。
        3.2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也是加强高校辅导员建设的重要引领和指导,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辅导员的日常思想行动中,使他们自觉抵御外来诱惑和内在松懈,真正从师德修养上做到自觉自省,主动践行教师的职业道德,做到率先垂范。只有把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达成实践行动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坚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组织、同事和学生监督,永葆清廉本色。【3】
        3.3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归属感。必须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创造条件让辅导员安心从事这项工作,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既符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要求,也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真正把辅导员当成固定岗位去关心,在此基础上推进辅导员师德建设。
        3.4高校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鼓励他们以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重,把理论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让辅导员在活动中自觉提升师德水平。通过建立适合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完善师德教材体系,建立辅导员培训制度,做好辅导员的培训进修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辅导员评估体系,注重全面考核,力求考评客观公正,用奖优罚劣的有效激励机制帮助辅导员提升师德水平。
        总而言之,广大高校辅导员要以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作为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其师德修养反映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高低,对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深远。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措施出发,明确高校辅导员师德规范,真正从育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推进辅导员师德建设,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推进我国高校体制改革贡献力量。
【1】黄学文.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得现状与对策分析[M].合肥工业大学,2008
【2】陈雯.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得问题与对策[J].扬州大学报.2013(10),57-58
【3】邓伟.高职辅导员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和要求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9),241-243
作者简介:邹楠(1990.11-)男,汉族,山东淄博,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政育人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