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多校区心理教育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高振华
[导读] 针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多校区化发展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大众化的体现。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理论化教学与专技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所遇到的学生心理问题也要予以积极稳妥的解决。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高振华

摘要:针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多校区化发展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大众化的体现。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理论化教学与专技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所遇到的学生心理问题也要予以积极稳妥的解决。
关键词:高职院校;多校区;心理教育模式
        一、引言
        在高职院校多校区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对于所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实化状态,必须要及时提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思路与办法,要将校园危机干预的迟滞性、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的差异化等缺陷尽量消除于萌芽状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效应的全面性、均衡性渗透。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多校区办学形式的挑战
        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处构建“心理中心”为主导和基础,学校各二级学院或系部应当统一领导并且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但基于多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的不足与教师缺少相应的心理辅导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全面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阻碍。[1]
        (一)资源的缺乏是多校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遭遇瓶颈
        从高职院校教育实践的情况来看,多校区无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予以共享,无论是新校区初建之时还是运行发展的期间,对于资源实现均衡化共享已经成为奢望,各校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就是教育教学资源的普遍匮乏。对于学校来讲,部分高职院校不情愿将人力、物力以及资金过多的投入到心理健康康教育资源筹备的过程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都无法达到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助化标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构成严重的阻碍。
        (二)基本文化底蕴的缺失致使多校区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无法形成
        对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核心化影响因素的是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与心里环境的构建。对于多校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之下,不同校区的职能化工作内容与二级学院独立性构建与发展的矛盾性,使得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生逐渐减少了必要的沟通机会与可能性,使得管理更加具有单一化的特征。此外,多校区当中的新校区一般地处较为偏远,班车成为校区之间往来的必要交通工具,但学校除常住行政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外,师生之间可以沟通、联系的机会普遍较少且极为不便,为基本文化底蕴的构建缺失埋下了隐患,也致使多校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无法有效行程。
        三、高职院校多校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对于能够有效的解决高职院校多校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必须依靠完整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学平台为基础,并且要对平台所形成的作用和效应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挖掘,构建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多渠道化、多普及化效果。



        (一)以教育教学为主导,以同时课教育为抓手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来讲,首先需要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过硬的专职化教师队伍,将心理学以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辅导为内容的课程作为必要设置,并且通过以心理教育为必修内容的前提下,配合选修课来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的设置,并以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主线。以教学而积极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标准以及社会现实意义,要让学生能够利用学习和研究机会,掌握好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历练良好的心理素质、让自信与希望构建起未来人生规划的基础,不断增强自我认知能力、调节能力以及社会沟通能力,降低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的其他社会问题的机会,有效增强高职院校多校区学生心理素养的水平。[2]
        (二)以实践教育活动为辅助,不断完善多校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体系化建设
        以创造无差异化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利用课外实践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如今,多数高校、高职院校都设置有“心理协会”等学生自我心理管理的组织,并依据多校区的实际状况而增设相应的分会或部门,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增强广大学生对于健康心理所形成重要意义的认知,也有效的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此外,通过定期的“525”心理主题活动月、新生心理测评、心理沙龙、朋辈吧等多种主体活动,可以有效的营造出良好的心里文化教育的导向,使得心理将康教育活动的体系化建设日趋完善。
        (三)以专业化评测结果为重要依据,不断完善多校区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工作各国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是较为客观与公正的心理测评数据的重要来源。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通过“预约座谈与自愿咨询”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的服务。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可以通过座谈或心理测评后所得出的结果,重点关注心理健康存在有疑问的学生,并可以采取主动约谈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绪情感的变化。[3]在此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应当重点解决多校区所面临的专业化咨询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对于心理咨询岗位上的教师也应当积极通过专业化培训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服务水平,形成心理咨询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结语: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已经成为多校区运营化较为普遍的状况。校区的不同不能影响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标准的不同,相反,要以学校管理部门为主体,为多校区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便利的条件、雄厚的师资、良性化的氛围与环境等,要从心理教育教学、心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咨询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预防干预平台的构建和保障的能方面,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多校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推动心理将康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小琴.多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征分析与策略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12)
[2]陈文干,王小飞.网络专家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构建[J].现代技术教育,2003(02)
[3]赵喜恒,王健.高职院校多校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窗户谈[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7)
作者简介:姓名:高振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83.11,工作单位: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历: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邮政编码:063000,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