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李艳芬
[导读] 游戏化课程在幼儿教育中愈来愈受关注,其作用也十分明显。本篇文章围绕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改革展开深入的研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为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广西凭祥市凭祥镇中心幼儿园 李艳芬 532600

摘要:游戏化课程在幼儿教育中愈来愈受关注,其作用也十分明显。本篇文章围绕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改革展开深入的研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为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
        引言: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改革渐渐地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也逐渐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但是在对幼儿园改革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将游戏看的过于重要,出现了“为了做游戏而做游戏”的错误现象,将幼儿园课程的一切都看向游戏化,毫无疑问这样的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不是由教师占主导控制幼儿进行游戏,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偏离了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轨道。为了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改革目标,教师应该在游戏与课程活动中保持好平衡,让两者相互融合,做出正确的实施行为,为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做出贡献。
        一、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专注性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们一些知识,不如教给学生们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将简单形式的知识传授当作“鱼”,将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当作“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们掌握一些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才是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自主性,正处于养成阶段的幼儿可塑性特别强,在这个时期对其进行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当前教育改革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幼儿如果缺乏了学习自主性的养成很有可能造成将来无法适应教育活动的现象。教师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理应对幼儿展开积极引导,以便培养幼儿形成自主性、专注性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时候,首先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兴趣是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或手段逐渐养成。因此,幼儿教师在推动课程游戏化的同时要注重尽量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其次教师在进行游戏化课程的时候要注意为幼儿们创造一个好的游戏氛围,游戏的目的不只是游戏,要引导幼儿们从中探索游戏向幼儿传递的学习内容、思想,幼儿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下探索游戏深处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性和专注性。


比如说,在带领学生们认识钟表的幼儿课程中,教师可以先询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是几点开始吃早饭的吗?”“我们是几点放学回家呢”“我们是几点上床睡觉呢”学生们对于这些与生活贴切的问题是很积极的回答的,大家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这次的教学目的:“那接下来老师带领你们认识钟表好不好?”这样的教学课堂一方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有效激发出幼儿对认识钟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接着教师可以展开认识钟表的教学活动,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按部就班的给幼儿讲解、调好时间、询问答案,这样的教学流程很容易导致课堂枯燥,幼儿也很可能丧失兴趣,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给幼儿们每人发一个简单的钟表模型,待幼儿初步学习了认识钟表之后让幼儿之间互相拨动时间、认识时间,幼儿在自己拨动钟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养成学习的自主性和专注性,教师也能够达到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目标。
        二、突出重点,启发语言行为的连贯性、适应性
        在课程游戏化的时候要注意找出关键点,突出重要思想,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展开游戏化教学,在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行为,帮助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课程目的。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的观察到大部分幼儿已经可以从情境性语言行为发展为连贯性的语言行为,不仅可以灵活运用手势、表情等一些非语言的行为辅助信息沟通,而且对一些社交沟通因素的反应也逐渐强烈,表现得十分敏感,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沟通技能去较为清晰的表明自身的需求,可以依据不同信息接收者自身的特点将调整自己的交流内容、方式。但是还有一部分幼儿其自身性格比较偏向内向,在沟通交流的时候相比于其他的幼儿表现得比较含蓄,针对这些幼儿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积极的为所有的幼儿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他们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发展的环境。还有一些家长和教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幼儿教育的前期总是缺少对其的引导、鼓励的重视,这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理应更加有耐心,要注意对幼儿进行经常性的表扬和夸赞,帮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慢慢收获自信心,引导幼儿慢慢的形成语言行为的适应性和连贯性。
        三、循循善诱,提高幼儿互相合作的意识 
        当前很大一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身份有利有弊,一方面家庭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另一方面也很可能造成幼儿“玩具不分享、零食不分享”的行为,因为没有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生活、分享的经验导致性格相比于非独生子女来说有一点偏向自私。虽然说现在有一部分幼儿教师已经能够认识到让幼儿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其对合作的理解还不够充足,教育指导也略有不足,长期下来幼儿们不仅是没有合作意识,连合作能力也不达标。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给幼儿们创造一个合作的机会,帮助幼儿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互相合作的喜悦。比如说,组织幼儿进行跑步接力的游戏,幼儿们在接力中能够加强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他们之间养成好的同学、朋友关系,大家一起通过努力完成接力,教师给予他们奖励,可以是与人数等份的饼干、糖果等,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这样的游戏化课程教学不仅仅能够加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还引导他们为了同一目标共同努力、合作互助,慢慢可以养成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对幼儿的培养和幼教的效果都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和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成长来说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将课程与游戏相结合能够有效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进步,教师可以从培养幼儿自主性、启发其语言行为的连贯性、提高幼儿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等各方面入手,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提升幼儿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月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12):64-66.
[2]刘晓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6(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