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有效开展建构区游戏活动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宗平霞
[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而建构区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类型,也是最常见的游戏形式。建构游戏,也叫结构游戏,早期的结构游戏主要指用泥土、木块、石头等建造房子。

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幼儿园 宗平霞  2265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而建构区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类型,也是最常见的游戏形式。建构游戏,也叫结构游戏,早期的结构游戏主要指用泥土、木块、石头等建造房子。而现在,人们通常把运用各种建筑玩具或材料进行构造的活动或游戏统称为建构游戏,建构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也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规则性、操作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园的建构区,拥有充足的建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规则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幼儿通过有意识的堆积、拼插、排列、组合建构材料,主动进行各种认知建构,获得感性经验和心理满足。因此,根据建构游戏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建构游戏材料,保持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对幼儿的行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建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游戏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造性再现出来,方法和技能是结构游戏的支柱,需要老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获得。
        1、由于年龄差别,各年龄班幼儿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有所不同。小班主要为幼儿提供简单、鲜艳、易拼插的中大型建构材料,认识材料,叫出名称,并认识建造材料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学会延长、铺平、盖顶、拼插、围合、垒高,能有兴趣的地运用它们建造物体。中班为幼儿提供中小型建够材料,幼儿应会选择和利用建构材料,运用组合、拼插、排序、对称等结构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结构知识进行建构,能和同伴一起共同建造某一主题“建筑”,比如,“森林公园”“动物园”等。大班幼儿要学会能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筑物并和同伴合作建造,所建造的物体结构更加复杂、精细、匀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在主体建构活动中,对环境有一定的布局能力,能参与同伴间的商量、分工与组合的合作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利用探索、启发、示范、讲解、语言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2、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较细致的了解,并有较丰富而深刻的印象,这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在引导幼儿认识物体时要求幼儿能够初步简单地说出物体名称、形状和结构特点。比如,椅子和凳子都是四条腿;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园里的滑梯是怎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将多加引导幼儿对多种多样的建筑物进行实地观察,或可以利用图片等,加深幼儿对物体的印象。
        二、精选适宜的建构区游戏活动材料,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丰富游戏活动内容,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教师应重视科学合理的提供建构区游戏材料,精选适宜的建构区游戏材料,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投放建构区游戏材料。
        1、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才能使建构区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我们都知道活动区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及发展目标设置的。建构区游戏活动材料对于是否能引起幼儿兴趣及探索的欲望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意力是不一样的,材料数量过多会影响幼儿动手的质量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活动。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水平发展而有计划地提供不同层次材料,来满足幼儿需求和兴趣的培养。
        2、根据幼儿对建构区材料的操作情况,及时对操作材料进行调整
        材料是建构区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一种材料的教育功能对幼儿来说已经不具有挑战性或是幼儿对这种材料已失去兴趣,那么,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对材料进行调整,即在原来材料的基础上适时改进,适当地进行添加、删减、组合、回归制定规则等,使材料发出新操作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1)添加策略。添加材料,指“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新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含义,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的方法”。
        (2)删减策略。删减材料,指“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剪掉一些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从而产生新的游戏的方法”。
        (3)组合策略。组合材料,顾名思义是指将原有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游戏,引发幼儿新的活动的方法。
        (4)回归策略。回归策略,指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投放之前的一些材料,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地说,当幼儿的知识经验或活动需求发生变化时,教师有意识地再次“重复”呈现幼儿之前玩过的材料,这里的“重复”不是原有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水平上的一种回归。
        三、结束语
        建构区游戏是幼儿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建构区游戏能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创新思维能力,是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最佳游戏活动之一。建构区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肌肉的力量与灵活性,培养幼儿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能力,促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重视建构区游戏活动的指导,精选适宜的建构区游戏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主动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意识,增进幼儿间的交往,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