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启发式教学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张平
[导读] 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具有注入式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也能够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课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张平   641208

摘要: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具有注入式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也能够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课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启发式教学;策略
        引言
        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新课改和实现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落实和优化启发式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所掌握,更有助于内化为学生内心的坚定信念和行为指南,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启发式教学的概述
        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启学生思维之窗,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并内化于心,并注重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具体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逐步获取知识并内化于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与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2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厚此薄彼的差别式启发。厚此薄彼的差别式启发是指部分教师在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时,偏向于成绩优秀、思维比较敏捷的学生。教师往往认为启发这类学生时,他们的反应较快,能够有效地配合自己的教学计划。而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部分教师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视而不见”。(2)重形式轻实效的机械式启发。重形式轻实效的机械式启发是指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是为了形式上履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置各种教学活动,课堂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只是花架子。这样的启发式教学,看似教师有问学生有答,看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看似学生手动、口动,实则学生心未“动”,学生的思维未受到启发,并未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3)启而不发或发而不收的片面式启发。高中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中同样存在“启而不发”或“发而不收”的问题。启而不发,顾名思义,教师的“启”未引起学生的“发”。启而不发,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启发的方式不当,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自然进行不下去;另一方面表现为虽教师启发方式得当,而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并思考,课堂仍是教师一人主导,教师说,学生记,学生学习了知识却未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发而不收,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纠缠于某个问题,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学生舍本逐末,纠结于问题的细枝末节,而偏离了启发的主题;二是学生陷进某个问题中,不停地深入挖掘,而忽视了后面的学习内容;三是学生由教师的启发引出无数个问题,课堂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2.2应用启发式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和特性研究不深。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要应用好启发式教学,不仅要掌握好所传授的学科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好启发式教学的理论知识,并深入研究其特性。事实上,过去思想政治课堂中长期以注入教学主导,使得教师如今一时也难以真正转变教学观念,且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和特性研究也不甚深入。故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即使运用启发式教学,往往也是空有形式,不重实效,无疑是空有其表的机械式启发。(2)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技术驾驭能力不强。教师要驾驭好启发式教学,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了解教材以及掌控课堂的基础之上。然而部分教师并未真正做到以上三方面。


首先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实际需要等,也就不能启发到学生。其次教师也未真正了解教材,怎样算了解教材呢,是指教师在学好教材后,能对教材进行筛选,并能创造性加入合理内容,以灵活的运用教材。反映于启发式教学中,便是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启发给学生值得思考的、有价值的、合理的内容。此外,部分教师调控课堂往往走向这样的极端,即课堂过于活跃,教师启而乱发,场面一发不可收拾。基于此,启发式教学在运用过程中便会出现“启而不发”或“启而乱发”的问题。
        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启发式教学的策略探析
        3.1启发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别差异
        坚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克服“厚此薄彼”的差别式启发,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启发面向全体学生,并非是一堂课要启发每一位学生,而是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启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材,都能通过“启”而达到“发”,要坚决摒弃“孺子不可教也”的偏见。此外,启发还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
        3.2启发要重教学实效,开拓学生思维
        为了克服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必须做到启发要有实效。启发式教学是否卓有成效,其衡量标准在于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否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否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启发式教学过程中,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将启发作为一种工具,过于形式化,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恰当选择教具和实物以辅助,并运用于各种教学方法之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3掌握启发的技术要素,把握“火候”,调控课堂
        (1)把握“火候”,启发有度。要克服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生“启而不发”的问题,教师必须掌控启发的“度”,即“适度”。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情感需求等实际情况,了解教材的重难点以及教学要求,适度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2)调控课堂,收放自如。要克服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生“发而不收”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要了如指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当教师察觉学生所关注的对象偏离所启发的主题,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内容中,可以是眼神、动作的暗示,也可以是提出与所教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总而言之,教师要注重调控的技巧,尽量不突兀,以求“无声胜有声”。
        结束语
        为了适应新课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新变化并实现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愈发重视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随着时代的变化需要不断地调整与优化,为此,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继续深入探究,以完善其策略。
参考文献
[1]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周芬.启发式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4).
[3]卢鑫伟.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6.
[4]黄中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初探[J].科技视界,2016(08).
[5]徐汀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启发式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