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余茂碧
[导读] 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对于学生的培养更趋于多元化发展,将思想方法和知识教育相互统一,以知识学习为主线,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塑造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阶段性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心理发展建设。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茶城中学  余茂碧  5641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对于学生的培养更趋于多元化发展,将思想方法和知识教育相互统一,以知识学习为主线,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塑造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阶段性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心理发展建设。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发生了一些改变,首先,基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改变,更加要求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环境,其次,新课标的整体思想更加与时俱进,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理念,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智慧的进行数学教学,最后,新课标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要精通信息技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加的容易。
        1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转变以往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本质上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从基础知识技能学习到理论实践的综合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在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思想方法层面和知识技能层面的发展,从传统的单一化教学培养,实现对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围绕教学主体,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和活动,在教学中不断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
        2.1融合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作为现代化教育时期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的方法增强课堂趣味,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助力学生高效理解所学内容,从而完成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画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首先,我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呈现了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观察后说出这些图案的特点,并根据特点画出整个图案,由此引入学习目标,为学生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然后,我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回顾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演示了画完整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并给予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指导,增强了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做了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归纳学习内容,让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这样,我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美的存在形式,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2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而言,其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以数学知识为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考创造性,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挖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利用好信息化的技术,设置多元化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的方式探究数学知识点,探索更多学习的方式与观点,从而系统性地加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夯实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例如,针对课程《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的自动绘图,将一次函数的y=kx+b的图像拖动,并观察每一次图形变化时候所对应的函数值变化,了解到不同图像情况与函数性质之间的k、b关系。即:k决定着一次函数的增减性,b决定着一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位置。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已不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实现自主猜测、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学习全流程,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展开自主探究与分析,实现长期意义上的良性学习循环。
        2.3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
        数学是需要学生具有抽象思维同时思维严密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而传统的数学课本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抽象知识学习的需要,教师就需要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与此同时,中学生的认知多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学生在进行几何概念的学习时,由于自身年龄较小,同时又缺乏一定的空间观念,就会加大自身学习几何的难度,所以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几何概念通过空间上的图形来表现出来,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图形的变形,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几何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样也能更好的进行几何的学习,同时在一些习题的考察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对学生图形变形的能力的考察,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渗透学生对此思想的掌握,这样就可以让其更好的学习。
        结语
        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依托课程教学目标,立足于课本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推行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实现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奕平.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1):14.
[2]马亚峰.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116.
[3]王永刚.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中),2019(11):104-105.
[4]王华东.浅析如何有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59.
[5]王世誉.以数学渐进过程建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现代交际,2020(12):197-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