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我价值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田红
[导读] 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是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基础。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和他们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使用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教师对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的培养从学生自己观念和价值观的培养出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田红  063000

摘要: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是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基础。大学生有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和他们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使用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教师对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的培养从学生自己观念和价值观的培养出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我价值感;大学生;策略;
        当前的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教师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当前的学校中,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心理问题,相关人员也在进行着相关的研究。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要更好的把心理健康教育加入到具体的课程里面举办相关的讲座,活动和心理咨询室,让心理教育可以落到具体的课程理念。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初步的建立起来,形成了一种模式,可以起到预防和发展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过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太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对受个体的自我教育,
        一、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自我价值感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自己在社会和交往中产生的肯定自我的情感。它是学生对自己重要性的感受,它可以体现出学生对自己的接受程度。当前对于心理健康的含义有着很大的不同,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指学生的适应和满足能力等等,而美国的学者认为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活动中产生对自己的安全感,从而产生正确的评价,并可以从经验中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
        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下面的特点,首先会喜欢工作,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还可以在工作之后获得满足的感受。同时还可以和其他的人产生亲密的关系,很愿意和别人一起交往。对待其他的人的态度往往是正面的,像喜悦、信赖和尊重,这些时刻往往大于一些消极的情绪。其次是对于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并可以很好的接纳自己,愿意为了提升自己不断的努力,对于一些不可弥补的地方也可以接受。最后是和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好的接触,能够做出适应的动作。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可以使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解决,而不是想要逃避。
虽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着很多的不同,不过都是强调了对自我认知,评价,适应和满足等方面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人都可以很好的认识自己,从而实现对自己不同方面的评价,能够主动的放弃一些事情克服自己的不足,同时也通过纠正的方式,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实现对自己提升的满足感,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维持心理的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人文进行自我评价和感知。自我价值观念和概念两个部分相互独立,不过也在一起制约着。自我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价值观念,而反过来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自我概念的宽度和深度。从大的方面来说,自我概念也是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和概念建立的重要部分,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价值感的生成。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概念,先要让学生接触生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对自己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评价,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说一些自己成功的经历,让他们建立起来对自己的自信心。对于一些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起来对自己的信心。
        (二)促进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形成
        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特别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学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感,才可以让学生更健康的发展。一般的情况下,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低,就会产生不相信自己的情绪,从而不再愿意对自己进行评价,这个时候他们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产生自卑等不好的情绪。反过来如果学生拥有太强的价值观念,就会产生不正确自我认知,不能正确的来判断自己。大学生的主观判断要和真实的情况一样,才可以更好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才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或者优点,不再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发生心理问题。另外适度的提升自我价值感才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做出来正确的决定。
        (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学生自己对是非观念建立的系统,也是学生以自己作为基础来进行实现的,这也是学生对周围事物判断的一个尺子。自我价值感是学生对自己的重要性做出判断时候的一个体验,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也会受到一些价值观念的制约,特别是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经验,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形成的观点也会不一样,所以对身边事物的评价也会有不同,因此自我价值观的建立的高低也会不同。所以如果学生以自己的成功作为一个标准,就很容易形成个人主义,把事情对自己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所以只看事情是不是满足自己的欲样。而有一些人把能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做为一个标准,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一个价值观念,这个时候他们也会把自己能不能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一个标准。因此只有个体树立了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念,才可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最后进行积极的思考。
        在当前的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想都有所抬头,所以教师要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应该更好的提倡集体休息核心价值观念,鼓励学生正确处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把自己能不能做出贡献作为一个标准,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可以更好的对社会做出贡献,从而让学生不断的实现和提升自己,并用这样的价值观念来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同感。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时候,应该使用多样化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认同感,通过强化自己的价值认同来提高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班劲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问题[J].江苏省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2017(10) .
[2]曹艳艳.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及心理健康培养研究[J].初等教育,2018(2) .
[3]吴霞.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初等教育,2013(7) .
[4]李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初等教育, 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