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的探究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陈小翠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又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简便运算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从而提升执教水平。基于此,以下对浅议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的探究和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广西南宁市横县六景镇第二小学 陈小翠 530300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又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简便运算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从而提升执教水平。基于此,以下对浅议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的探究和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探究和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简便运算化繁为简,所以非常适合小学生.实际上简便运算的优势并不止于此,在运算上它能够提高正确率和效率,在教学上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学科素养.小学生在运算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往往会信心受损,如果长期不能寻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错误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简便运算的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意识和能力,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运算时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加强学生对简便运算的了解和运算技巧的掌握,提高学生在运用简算知识时的质量。例如,乘法运算中的一些基本的凑整算术:5×2=10,25×4=100,25×8=200,25×16=400,125×4=500,125×8=1000...在对“88×125”进行计算时,由于学生所记忆的特殊数据有“125×8=1000”,学生就会考虑将88拆成8×11,整个运算也就变成了“(11×8)×125=(11×125)+(8×125)”。这样的计算流程看似比较简单,结果也较为准确。因为,很多学生在拆分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个错误:把乘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混淆了,也未仔细观察数字之间的符号,不仅增加了运算的时间,计算出来的结果和真实的结果也相去甚远。针对这一类型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随后同桌之间相互分析、探讨,最后教师将错误的原因列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要善于总结学生爱出错的典型例题,将其作为重点在课堂上分析,找到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继而提高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二、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及准确性
        学生简便运算能力与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相关联,准确迅速的解题思维活动是思维敏捷性的重要表现。学生在正确运用简便运算之后的计算过程基本上都是口算来完成,最终能否做对,还要看学生口算的准确性。笔者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经常发现,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简便运算,但最后的计算结果往往不对,原因是学生的口算出错,真有点功亏一篑的感觉。所以,加强口算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是简便运算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教师在学生平时的口算训练中应把握以下两点:第一,尽量做到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第二,口算训练时最好要有时间限制,使学生产生紧迫感。


第三,带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例如:“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例如:267+103=267+3+100;“有借有还,再借不难”116+99=116+(100-1)等等。
        三、增强数感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基础
        受学生学习个性化、差异化的影响,学生简便运算的效果各有不同,总体来看是与学生的数感有关.如果学生的数感好,那么就能够很快地找到数的特点、运算规律、运算性质,计算过程中化繁为简的能力强.如果学生的数感不好,则不能够辨识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运算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因此,要想学生学好简便运算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数感问题.数感的培养是数学培养的基础内容之一。因此,教学初期就应该重视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24”可以是“20+4”,可以是“12×2”,还可以是“12+12”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解题时灵活运用凑数、拆数的方法.在计算中,如果灵活掌握一些数字关系,也能够成为解题的有效工具.例如“构百数”组合:65+35,24+76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这些组合进行专项训练,在不断的训练巩固过程中,让学生从“凑整”表象,由表及里地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发现简算条件的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特殊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不断的训练中,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在之后的计算中迅速找到数字之间的联系.当学生有了较强的数感后,他们能够发现解决运算问题的共性特征,这时计算题在他们眼里就会变得十分简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其作用要远远大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几个等式.
        四、引导学生归纳算法、自编习题,促进思维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记忆,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简便算法练习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五年级常见的简便运算类型和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简便运算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4)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5)同级运算的简算。新课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并鼓励学生自编简便运算题目,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学生除了掌握这些基本算法外,还必须具备一些简便运算小技巧,在小数的乘除法计算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0.5和2的关系、0.25和4的关系、0.125和8的关系等等,这些“好朋友”的数字组合往往是引导学生快速解答的信号,但是学生也不能为了“好朋友”的组合而忽视算理、算法这些基础知识,否则会掉入一些计算题的陷阱。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主要以运算为主。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定律外,还应培养学生基础的口算能力,让学生记忆一些特殊的数学数据,从而提高学生对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活学活用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错题的分析和对比,提高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萱华.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策略的教学分析[J].学苑教育,2020(30):75-76.
[2]刘永昌.谈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30):26-27.
[3]巩建文.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0(68):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