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   作者:雷金月
[导读] 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时间的、有意识地去锻炼才能有效加强的能力,所以需要学生慢慢地积累才能达到“由量变到质变”,而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某些手段或者训练增加学生的累积,让学生提高累积更加接近“质变”,当然在培养概括能力之前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基础,学生要先扎实基础,才能有效地培养概括能力。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广西南宁市横县六景镇第二小学 雷金月   530300

摘要: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时间的、有意识地去锻炼才能有效加强的能力,所以需要学生慢慢地积累才能达到“由量变到质变”,而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某些手段或者训练增加学生的累积,让学生提高累积更加接近“质变”,当然在培养概括能力之前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基础,学生要先扎实基础,才能有效地培养概括能力。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概括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思维的最显著特征是概括性。概括能力是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基础,是学生沟通交流、提升认识的基础,也是写作谋篇布局、筛选材料的基础。从理解到概括,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助推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一、题目扩充法
        题目的扩充法就是透过题目了解文章主要讲解的内容,根据题目读文章就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理解文章。在每一段的内容总结时也可以结合题目看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这使学生在分析文章时的思路更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阅读文章的关键技巧,使得其文章的概括能力进一步提升。不管是哪种题材的文章,都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出发概括一部分内容,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整理文章的思路,因此教师应该详细给学生教授这个方法。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先让学生先通读一遍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提问,“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你喜欢这只鸟吗?”“又是从哪些词句了解这只鸟的呢?”。教师这样带领学生仔细掌握从题目出发总结内容的技能,学生因为通读了全文,很快就能概括出文章的大意,所以根据题目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非常有效。
        二、加强对课文内容逻辑关系的挖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文章的意图,分析作者的思想,文章想要表达的道理等,学生要学会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题概括能力,首先要加强对课文内容逻辑关系的挖掘。不管是写景类文章还是记叙类文章,内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而作者也会在这些逻辑关系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主题,从而达到借物言志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深入挖掘文章存在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到文章的抒情逻辑顺序,从中正确掌握作者的情感,发现文章所埋下的伏笔,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文章的主题,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主题概括能力。比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时,文章主要是表达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人表演而蓄须以及他的爱国精神。


这是篇叙事文,逻辑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上海沦陷-来到香港-香港沦陷-返回上海-坚持拒演”来划分自然段,通过联系上下文,再根据学生各自的认识、体会,适时地进行点拨、补充,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和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三、从句段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学好语文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但是,阅读教学不能老是让学生读、读、读,学生究竟读懂了没有,还需要通过检查学生对句、段乃至对整篇课文的概括来评价。笔者认为小学中段的阅读教学应加强摘句法和整合概括法的示范与渗透,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用一个词语概括一句话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自然段的意思用一句话来概括几个自然段的意思。例如《赵州桥》一课,就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那么可以用摘句法,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在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遗产。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学习的方法,先找出关键词、关键句,再围绕关键词、关键句提出几个问题,最后解决这几个问题,即一找、二提、三解决。
        四、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概括方法
        大家知道,概括包括归纳概括和抽象概括。归纳概括涉及划分层次、段落,归纳层意、段意、主要内容,写故事梗概、给文章拟标题、编写提要或提纲等。抽象概括涉及概括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可以说,这些概括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有所涉及。无论是归纳概括还是抽象概括,都必须掌握基本的概括方法。一是“舍象法”,舍弃非概括性语言,保留概括性语言。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提到的“找中心句”就是“舍象法”的一种具体表现。二是“转化法”,化具体为概括,化形象为抽象,化含蓄为直白。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所说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三是“保主舍次法”,保留主要的内容,舍弃次要的内容。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有些句子是比较重要的,有些句子相对没那么重要,我们可以抓住比较重要的句子加以概括。
        结束语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针对阅读概括能力提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总之,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必须重点关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应注意向学生传授语文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袁莉.小学语文概括能力的多途径培养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1):4.
[2]孟丽.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78.
[3]谢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